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 王玲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12月~2024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缓释片+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可同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失眠;增强型体外反搏;睡眠质量;心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呈显著增长趋势。这类患者不仅承受着心脏功能减退带来的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导致患者疲劳感加重、情绪障碍恶化,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使心力衰竭病情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1]。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曲美他嗪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但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对有限[2]。增强型体外反搏为一种无创性的辅助循环治疗方法,通过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心肌缺血等机制可有效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使患者身体舒适,从而改善睡眠[3~4]。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7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72.15±1.05)岁;体质量指数(BMI)18~22 kg/m2,平均BMI(20.13±1.07) kg/m2;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0例,Ⅲ级1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72.17±1.02)岁;BMI18~22 kg/m2;平均BMI(20.14±1.05) kg/m2;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5]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6]中失眠诊疗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禁忌证;失眠病程>3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既往有心脏手术史;既往有血小板减少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予以患者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口服,35 mg/次,1次/d;艾司唑仑片,口服,3 mg/次,1次/d,睡前0.5 h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患者取平卧位,将特制的气囊套分别包裹于双下肢及臀部,通过心电监护仪连接反搏装置,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设定反搏参数,充气时间在主动脉瓣关闭后延迟30~50 ms,放气时间在主动脉瓣开放前30~50 ms,反搏压力根据患者体重和耐受程度调整,一般为0.03~0.05 MPa,反搏频率与患者心率一致。每次治疗时长为1 h,1次/d,6次/周,连续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如皮肤破损、疼痛、胸闷、心悸等,并及时予以干预处理。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7]评估,包括7个维度,各维度分值0~3分,总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2)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PSQI评分降低≥7分、LVEDd减少≥5 mm、LVEF提高≥10%,为显效;PSQI评分降低≥3分且<7分,LVEDd减小≥2 mm且
<5 mm,LVEF提高≥5%且<10%,为有效;PSQI降低<3分或无变化,LVEDd及LVEF均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无明显变化(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患者长期处于睡眠障碍状态,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十分必要。曲美他嗪作为一种抗心绞痛药物,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脏负担,艾司唑仑片则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两药联合使用,可同时改善心脏功能和睡眠质量。但长期应用易导致药物依赖性,诱发嗜睡、记忆障碍等不良反应。因此,应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心脏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在心脏舒张期对主动脉施加外加压力,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脏功能[8]。
睡眠障碍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促使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通过改善心脏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衡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助于恢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减少因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睡眠干扰因素,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以及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有助于减少患者因呼吸困难、乏力等不适症状导致的失眠诱因[11]。另外,该治疗手段还可改善心脏功能,从而间接调节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对睡眠产生积极作用,打破心力衰竭与失眠之间的恶性循环。在反搏过程中,颈动脉血流增加可直接提升脑血流量(尤其是前额叶和边缘系统),改善失眠患者的脑缺氧状态[12]。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无明显变化
(P>0.05)。其中增强型体外反搏可在心脏舒张期对主动脉施加外加压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使心肌细胞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同时,治疗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进一步优化心肌血液供应,从而使LVEF得以提高。而LVEDd的变化可能与治疗时间和心脏结构重塑的特性有关,虽然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心脏功能,但在3个月的治疗周期内,可能尚未足以引起LVEDd的显著结构性改变。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的优势。分析原因在于,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核心动力器官,其功能改善后可以更好地为全身器官组织供血,包括大脑等与睡眠调节密切相关的重要器官。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减少因这些系统紊乱导致的失眠。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患者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进行治疗,可同时改善睡眠质量及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尹辉,王卓,肖红刚,等.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
2023,36(3):501-504.
[2]黄馨谅,张盼,屈璇,等.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8):1001-1003,1011.
[3]杨艳,赵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分级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4,16(3):320-323.
[4]王闪,周策,袁静,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11):1890-1893.
[5]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等.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J].中国循环杂志,
2023,38(12):1207-1238.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57(6):560-584.
[7]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60-263.
[8]冼怀柏,李田妹,温财文,等.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低频RTMS治疗双相障碍共病失眠患者的疗效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3,36(1):151-154.
[9]鹿小燕,杨淑静,谭蓓,等.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CysC水平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47(8):921-925.
[10]赵素贞,谢桥涛,牛方卿,等.地西泮联合失眠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2):271-274.
[11]张倩,韩建妙,李丛然,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及与Lp-PLA2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4,16(12):1475-1478.
[12]苏殷婷,赖志昆,倪皓轩,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强心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0):3801-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