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作者: 刘晓霞摘要:目的 探讨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二甲双胍联合度拉糖肽治疗,比较两组胰岛功能、血糖指标[HbA1c(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90 d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90 d后HbA1c、HbA1c及2 h PG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度拉糖肽治疗,可有效改善胰岛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增强控糖效果,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2型糖尿病;度拉糖肽;二甲双胍;胰岛功能;控糖效果
2型糖尿病(T2DM)为临床中高发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代谢紊乱及胰岛功能异常等密切相关。目前该病尚无法根治,患者需终身服药以维持血糖稳定[1]。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该药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然而,长期单药治疗常出现继发性失效,导致控糖效果不理想[2]。度拉糖肽是一种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发挥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作用,仅在血糖升高时促进胰岛素分泌[3]。有研究表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具有保护并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胰岛功能并提高控糖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54±2.3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51±1.05)年;体重指数(BMI)26~32 kg/m2,平均BMI(29.05±1.06) kg/m2;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2例,初中以上
30例。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57±2.3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52±1.07)年;BMI26~32 kg/m2,平均BMI(29.04±1.03) kg/m2;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4例,初中以上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5]中T2DM诊断标准;T2DM病程≥1年;FPG≥11.1 mmol/L;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药物无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到院就诊前3 0d内存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胰岛素使用史;合并其他代谢疾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合并甲状腺髓样癌。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0.5 g/次,2次/d。持续治疗90 d。观察组予以二甲双胍+度拉糖肽治疗,二甲双胍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度拉糖肽注射液,初始剂量为
0.75 mg每周1次,后续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血糖水平等调整剂量,最大剂量1.5 mg/次。持续治疗9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胰岛功能: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上层清澈,检测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2)比较两组血糖指标: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采用全自动HbA1c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90 d后FPG降低>2.8 mmol/L,HbA1c降低>30%,
2 h PG降低>4.5 mmol/L,为显效;FPG降低1.1~2.8 mmol/L,2 h PG降低2.2~4.5 mmol/L,HbA1c明显降低但并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有效;HbA1c>6%,2 h PG≥7.8 mmol/L,FPG>6.1 mmol/L,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胰岛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90 d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90 d后HbA1c、HbA1c及2 h 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T2DM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方案,其中,二甲双胍应用较为广泛。该药物主要作用于肝脏,通过激活肝脏内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肝脏内糖异生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6]。研究发现,该药物可增加肠道内部分有益菌数量并减少部分有害菌比例,进一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激素分泌,间接调控血糖代谢[7]。但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且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的T2DM患者而言,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欠佳[8]。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联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应用于T2DM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增强控糖效果,改善胰岛功能[9]。
度拉糖肽为常见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作用机制协同调控血糖[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90 d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在二甲双胍治疗T2DM的基础上加用度拉糖肽,可有效改善胰岛功能。分析原因在于,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各组织细胞更有效地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减少胰岛β细胞为维持血糖平衡而持续高强度分泌胰岛素的负担。该药物联合度拉糖肽治疗T2DM,后者又可在血糖升高时及时促进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分担胰岛β细胞分泌压力,避免胰岛β细胞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出现功能衰退,有利于改善及维持胰岛功能[11]。观察组治疗90 d后FPG、HbA1c及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二甲双胍联合度拉糖肽治疗T2DM,可增强控糖效果。分析原因在于,二甲双胍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细胞更有效率地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进而加速血液中已有葡萄糖的代谢消耗。当联合度拉糖肽后,度拉糖肽在血糖升高时及时促进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促使更多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等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改善血糖水平的目的[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两种药物联用可提高T2DM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在于,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从多个角度协同调节胰岛功能,可显著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T2DM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度拉糖肽治疗,可有效改善胰岛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增强控糖效果,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鹏.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3,36(6):1361-1364
[2]冯久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部分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0):79-80.
[3]纪汶君,门鹏,李娜,等.度拉糖肽治疗2型糖尿病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药业,2023,32(6):109-115.
[4]徐爽,童慧昕,梁琳琅,等.二甲双胍、达格列净、利拉鲁肽联合治疗新诊断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12):1252-1254,1257.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6]韩洁,乔乐天,王晓依,等.恩格列净联合甘精胰岛素及二甲双胍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4):99-102.
[7]岳夏江.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3,36(4):868-870
[8]张文君,孙文早,胡绍波,等.恩格列净、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D-二聚体及肝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8):834-838.
[9]万幼云,韩芳芳.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HOMA-IR、HOMA-β、GSH-Px、ROS、GLUT4及Vaspin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9,16(20):1-5.
[10]张新乐,敖文,刘惠双.利拉鲁肽、沙格列汀及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
2023,38(4):146-152.
[11]陈粲.度拉糖肽结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对MCP-1及HbA1c指标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36(23):3999-4001.
[12]刘利,汤雪娥,卢海娟,等.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
2023,16(3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