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研究

作者: 李明 李承存 刘东红 刘超 王红丽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研究0

摘要: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观察组予以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瘢痕生成情况[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应用于难愈性创面患者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面区域瘢痕形成风险。

关键词:难愈性创面;富血小板血浆;自体微粒皮移植;创面愈合时间;瘢痕生成情况

难愈性创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多发病,主要是指因各种因素诱发,在医院采取为期1个月以上的正规措施治疗后,仍然未愈合或者未呈现愈合趋势的一种创面[1]。难愈性创面的致病因素较多,局部因素包括创面感染、创面周围血管循环障碍、坏死组织残留、不恰当的医源性创面处理等;全身因素包括肿瘤、糖尿病、营养障碍、部分基础疾病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难愈性创面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难愈性创面不仅会给患者躯体带来明显的疼痛感,还影响美观度,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疾病进展,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活动等造成诸多不便,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需及时采取科学、有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缓解躯体疼痛的目的。自体微粒皮移植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少量皮肤组织,借助特殊处理手段将皮肤组织转换成微粒状,结合患者创面的大小、形状等实际情况,将微粒皮肤点状种植于创面上的一种新型技术[2]。富血小板血浆(PRP)是经过高速离心获取的富含血小板和生长因子的一种浓缩液,可有效加速器官、组织损伤的修复,降低瘢痕生成的风险[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

6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2.51±4.75)岁;创面面积40~62 cm2,平均创面面积(50.61±9.39) cm2;体重49~63 kg,平均体重(53.55±4.59) kg;疾病类型为烧伤20例,创伤1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2.53±4.77)岁;创面面积40~62 cm2,平均创面面积(50.64±9.35) cm2;体重49~63 kg,平均体重(53.57±4.62) kg;疾病类型为烧伤19例,创伤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年龄18~60岁;生命指征稳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认知功能、视听功能等异常或者障碍;依从性较差;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对PRP、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方案存在禁忌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

对患者大腿内侧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结合创面的大小、形状等使用电动取皮机选取大腿内侧的中厚皮片,厚度为0.70~0.78 mm,然后将裁剪下来的皮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制成0.6~1.0 mm的微粒皮,将微粒皮浸润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备用。对患者大腿内侧取皮部位进行常规包扎,对创面实施常规清创及消毒处理,随后使用毛囊种植笔蘸取微粒皮种植于新鲜肉芽创面部位,密度为5~10个/cm2,最后,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

1.2.2 观察组采用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

首先,以大腿为供皮区,按供受比约1∶4~1∶8取刃厚皮,将刃厚皮制备成微粒皮后均匀移植于创面,再用PRP凝胶覆盖创面,最后用纳米银敷料包扎固定。PRP的制备如下:选择外周静脉血,将加入抗凝剂的全血进行初次离心,得到贫血小板血浆(上层)、血小板浓缩物(中层)、红细胞层(下层)。再次分离中上层成分,得到PRP,底层为红细胞。将凝血酶、氯化钙(10∶1)充分混合后,加入PRP后形成富血小板凝胶。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作为创面愈合标准,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所需的时间。(2)比较两组瘢痕生成情况:术后5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5]评估,该量表主要由色泽、血管分布和柔软度三部分组成,采用0~3分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瘢痕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瘢痕生成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5个月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难愈性创面的治愈难度较高,且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6]。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创面感染、局部微循环障碍等,多数患者年龄偏高,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随着年龄增加,患者身体各项生理机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或减弱,如血管硬化、营养摄取不佳、免疫力下降等,导致机体皮肤防御功能明显下降,皮肤组织修复能力与再生能力变差,进一步增大了创面愈合难度。因此,及时采取科学、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对加速创面愈合至关重要,可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目前,临床针对难愈性创面首选手术治疗,具有修复度高、复发率低等优势,然而,手术后的创面需长期换药、部分难愈性创面需多次修复操作,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且不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与传统手术相比较,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应用于难愈性创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治疗周期。PRP中富含高浓度生长因子,可激活创面修复的关键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从而显著缩短愈合时间[7]。(2)提高皮片存活率与愈合质量。PRP中的纤维蛋白形成三维支架,帮助微粒皮均匀分布并紧密贴合创面,降低皮片脱落风险,促进表皮与真皮层整合;PRP调节胶原纤维排列,减少真皮变性及瘢痕增生,愈合后皮肤质地接近正常[8]。(3)减少供皮区损伤。微粒皮技术通过扩大皮片扩展比,极大减少供皮面积。PRP的促修复作用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供区损伤[9];(4)抗感染与降低并发症风险。PRP含抗菌肽及白细胞成分,可抑制创面病原微生物定植,减少术后感染风险[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应用于难愈性创面患者,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形成。既往研究表明,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过PRP联合微粒皮移植联合治疗后,其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愈合质量显著提升,供区损伤明显减少,效果显著[11]。另有研究显示,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有助于加快植皮术后供区愈合进程,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明显减少瘢痕形成[12]。自体微粒皮移植是将人体其他部位少量的皮肤通过医学处理技术,将其转变为细小多面体颗粒或者细胞团,然后利用多面体的漂浮原理、翻转技术等,将处理过后的皮肤微粒与异体皮结合,最后将带有自体微粒皮肤的异体皮肤移植到经清创、消毒处理的创面上,经过2~3周,自体微粒皮会在创面上生长、融合,最终达到愈合创面的目的。自体微粒皮移植基本不会出现排斥反应,且可更好地覆盖在创面上,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够保持皮肤器官的部分功能,使得再生的皮肤柔软且具有弹性,减少增生性瘢痕的出现,促进创面愈合。PRP中富含大量的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其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的功效,可加速创面组织的再生与重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刺激血管生成,促进血管增生,加速创面部位血管的重建。PRP是通过从患者体内抽取少量的血液,通过梯度离心将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出来,然后将提取的血小板浓缩液注射到患处,从而促进组织中细胞和基质再生,加速组织修复。由于PRP是从自体血液中提取出来的,基本无免疫排斥反应,且含有各种生长因子,可刺激创面区域组织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加速创面区域上皮化进程。PRP与自体微粒皮移植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面区域瘢痕形成的风险。

综上所述,PRP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可有效缩短难愈性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面区域瘢痕形成风险。

参考文献

[1]崔梦迪,高加巍,朱吕群,等.基于SIRT1和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黄芪甲苷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模型修复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30(6):101-108.

[2]楼丽霞,邢晓威,戴振华.封闭负压引流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24,31(3):437-440.

[3]浦飞飞,赵晓龙,杨林,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胫前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4,21(2):57-60.

[4]李敏,吴佳倩,黄素群.“早期生物膜治疗策略应对难愈伤口:伤口卫生”国际专家共识解读[J].护理研究,

2021,35(8):1317-1321.

[5]王佳旭,李英明,冯金凤,等.超声生物显微镜与温哥华量表法用于瘢痕测量的比较分析[J].河北医药,

2017,39(23):3608-3610.

[6]周日兴,李丽玉,董永盛,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在治疗糖尿病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及策略选择[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1):1271-1276.

[7]王煜.自体微粒皮联合PRP在深度烧伤患者肉芽创面移植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5):50-52.

[8]王林,陈剑利,高小春,等.两种不同敷料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术治疗深Ⅱ度烧伤效果对比[J].中国美容医学, 2023, 32(8):52-55.

[9]刘君.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3):128-131.

[10]闫静.深度烧伤创面患者实施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相关创面愈合指标的影响[J].江西医药,2021,56(9):1485-1487,1493.

[11]刘晓波,许晓光,汪洋,等.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30(8):124-126.

[12]李磊,侴海燕,范鹏飞,等.富含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促进植皮术后供皮区愈合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4):352-35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