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郑现花 刘娟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绞痛相关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Q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疾病恢复。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健康意识理论;早期心脏康复;心功能;并发症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冠脉搭桥术已成为治疗严重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手术本身属于有创操作,加之疾病进展均会对患者心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十分必要[1]。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是指在心脏手术后的早期阶段,针对患者的心功能状况,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健康意识理论强调通过提升患者对健康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来促进其健康行为习惯,加快疾病康复[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
20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5.18±3.46)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8例,Ⅲ级27例,Ⅳ级5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5.52±3.43)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5例,Ⅲ级26例,Ⅳ级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符合冠脉搭桥术的相关手术指征;意识正常,能够正常沟通;首次接受心脏搭桥术;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伴有免疫系统疾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遵医嘱给予其健康指导和宣教,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治疗的目的和优势、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等;同时,给予患者用药、饮食、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措施。持续护理2周。
1.2.2 观察组予以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1)组建团队:建立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团队,并进行专业培训。
(2)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原理、过程和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制作简单的心脏模型,标注冠状动脉的位置、病变血管以及搭桥血管的位置,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手术情况。同时,向其介绍冠脉搭桥术的相关知识、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心功能维护的方法等,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康复的认知水平。
(3)早期运动康复指导:依据患者的病情和心功能状况,制定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计划。术后早期,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如四肢关节的屈伸活动;随着病情稳定,逐渐过渡到床上主动运动,如翻身、坐起等;待患者情况进一步改善后,再指导其进行床边站立、行走等。运动强度以患者不出现疲劳、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为宜,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
(4)心理支持与行为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树立康复信心。同时,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5)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其了解如何在生活中给予患者支持和监督,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两组均持续护理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绞痛相关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4]评估,包括5个维度,每项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绞痛相关生活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5],共10项内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好。(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感染、出血、呼吸异常、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相关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AQ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脉搭桥术是一种心脏外科手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为众多严重冠脉病变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血运重建途径,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延长患者的生命[6]。健康意识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关注和积极主动的管理态度,其应用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形成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整体健康和意识提升的康复护理模式。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使患者深入了解冠脉搭桥术后的生理变化、康复流程及自我护理要点。其核心在于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Q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建立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团队是实施基于健康意识理论康复护理的基础。医生负责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及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营养师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心理咨询师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则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计划的执行[7~8]。康复护理团队通过讲座、咨询、宣传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团队还向患者传授康复锻炼、合理饮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健康意识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关注和积极主动的管理态度,它涵盖了疾病了解、健康行为认同以及自我健康责任担当等多个维度。将其应用于心脏康复领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水平,促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计划,从而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此外,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抓住了术后恢复的关键时期,在患者身体机能尚未完全稳定的阶段,通过及时、科学、系统的干预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其心脏的自我修复潜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10]。另外,通过全面且个性化的健康意识评估,准确把握患者在疾病认知和康复管理方面的不足,并据此实施针对性的宣教措施。这使患者能够深入了解冠脉搭桥术后的生理变化、康复流程及自我护理要点,进而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意识。早期运动康复指导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了分阶段、渐进式的运动方案。术后早期的床上肢体活动和床下活动,能够逐步增加心肌的血液灌注,刺激心肌细胞产生适应性变化,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缺血缺氧状况,进而增强心肌收缩力,优化心脏的泵血功能[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强调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为患者换药和消毒,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心脏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通过定期体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有利于控制风险因素,减少心脏病发作或恶化的风险[12~13]。
综上所述,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高莉丽,林晓红,徐建珍.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心脏康复护理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6):3033-3039.
[2]赖杏,朱燕梅,何清秀.心脏康复评估量表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中的研究[J].吉林医学,
2021,42(8):2005-2008.
[3]王增武.《基层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患管理专家共识2022》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5):411-416.
[4]陈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中药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7,7(35):300-301.
[5]逄锦波.护理分级评分装置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临床使用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3):148-149.
[6]朱志文.对快速康复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科学养生,2021,24(6):125.
[7]刘曦,赵宏,吴华,等.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器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康复锻炼积极性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3):186-189.
[8]王婷婷,陈华文.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护理服务模式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0):100-103.
[9]方迎迎,陈红.达芬奇机器人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冠脉搭桥围术期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39(17):3197-3200.
[10]曾丽秋.连续性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3):159-162.
[11]王倩.互动达标理论对心脏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自护技能、依从性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3):97-99.
[12]薛蕾.连续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1):3643-3645.
[13]杨扬,林鹏辉,刘絮,等.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低体温专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2):2214-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