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H整合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钱瑾摘要:目的 探讨KTH整合护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且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KTH整合护理,比较两组焦虑及抑郁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激应对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估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GSES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TH整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有效减轻抑郁、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应激应对能力,且并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KTH整合护理干预;应激应对能力;护理满意度
B细胞淋巴瘤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其本质是一大类生物学特征(疾病起因、发展、结局)各异的恶性肿瘤谱系,分类较为复杂。B细胞淋巴瘤可引发多系统严重并发症,包括反复重症感染、血液学异常、肿瘤溶解综合征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常用方法,指通过大剂量的化疗或放疗清除恶性肿瘤细胞并摧毁异常免疫微环境后,再输入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及免疫功能[2]。尽管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率较高,仍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且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要求较高[3~4]。KTH是由知信行模式(KAP)+跨理论模式(TTM)+健康信念模式(HBM)整合而成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充分考虑患者疾病特点、护理需求的前提下制定护理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KTH整合护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
60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且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5]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言语及认知理解能力正常,可配合临床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伴有其他恶性肿瘤;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1)无菌环境管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移植仓内环境及患者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2)无菌饮食管理: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3)口腔及肛周卫生管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变化情况。白细胞极期时,观察口腔黏膜、肛周黏膜及全身皮肤,若出现异常,及时予以对症处理。记录24 h出入量,测量并记录患者体重及腹围变化,关注出入量平衡。
(4)管道护理:严格按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流程进行导管维护,关注静脉导管的局部情况及时评估导管功能,保证静脉用药安全。
(5)安全指导:告知患者化疗期间尽可能保持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应平缓。
1.2.2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KTH整合护理干预
(1)组建干预小组:分析护理环节中潜在的护理问题,如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依从性不理想、出院后缺少专业照护、负性心理的解决能力有限等。
(2)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选取成功对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作为宣教素材,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与相关治疗;指导患者学习控制情绪的方式,包括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
(3)知识普及与修正:通过视频宣教、图片宣教等方式开展强化宣教,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相关治疗的不正确认知。
(4)知觉干预: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利用事先录制好的出院患者治疗经历以及康复效果进行同伴教育。
(5)产生信念与行为改变: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解释,若患者存在困难,与其积极沟通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健康宣教过程中为患者设置各阶段的治疗与护理目标,帮助患者完成;给予患者积极的言语鼓励。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焦虑及抑郁程度:护理前、护理15 d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对应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应激应对能力:护理前及护理15 d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症状应对和疼痛管理3个评估模块组成,每个维度20分,得分越高表示应激应对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包括护士为您所花的时间、护士的工作能力等评估项,每项1~5分,总为19~95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焦虑及抑郁程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应激应对能力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疼痛管理、症状应对、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多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通过静脉输注造血干细胞,恢复正常造血功能,重塑免疫系统[6]。然而,由于疾病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多,疾病风险高,患者在治疗期间多合并不同程度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感减退,导致治疗依从性不理想[7]。
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监测、无菌操作等,虽贯穿治疗期间,但改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的护理作用并不理想。近年来,KTH整合护理干预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病人中的取得较好的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估分值均低于对照组,GSES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KTH整合式干预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需求实施护理,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强调关注患者感知到的信息和主观心理变化,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与疾病认知观念,以提高治疗依从性。“科学评估-具体实施”这一科学的护理工作路径,综合应用鼓励、举例等方式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9]。通过强化宣教可纠正患者对于疾病、治疗方法的错误认知,进而可提升自我效能。研究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KTH整合护理干预通过帮助患者树立对于疾病与治疗正确认知,适时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获得了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KTH整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有效减轻抑郁、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应激应对能力,并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琰,王升,郭芳,等.黄芪调控TNFAIP3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9,25(5):656-660.
[2]徐辉,张丽.身心并重共护延伸护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20(3):84-87.
[3]曾纯,陆宇晗,马淑玲,等.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95例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80-83.
[4]王剑人,钱姿斐,施华.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4):464-467.
[5]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9):816-819.
[6]刘景景,何萌,李文.现实暴露疗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8(2):167-170.
[7]赵洁,姜言,郝思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43(10):1282-1288.
[8]周雪琴.KTH整合护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3,9(11):2068-2072.
[9]姚嘉欣,胡施卉.流程化护理干预在37例CD20阳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规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5):2405-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