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手术对儿童的心理影响

作者: 白钰

手术不仅会给儿童的身体带来创伤,也可能对其心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手术对儿童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

引发应激反应

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儿童会因对未知的恐惧、对疼痛的担忧而产生强烈的焦虑、紧张等应激反应,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拒绝配合治疗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失眠、做噩梦等。

影响情绪和行为

术后疼痛、活动受限带来的不便、日常生活节奏改变等,都可能使儿童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变得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行为出现退缩、不愿与人交往等。

影响自我形象和社交

手术尤其是一些创伤面较大的手术,可能会在儿童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疤痕,可能使儿童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同、不完美。手术造成的外貌改变,更容易引起儿童的自尊心受损,不愿与同伴一起玩耍,回避社交。

影响儿童认知和学习

频繁就诊、漫长的住院和术后恢复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使儿童与学校课程脱节,久而久之可能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挫败感。术后疼痛、焦虑等会影响儿童注意力和记忆力,使学习效率下降。

儿童手术后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

(1)情绪障碍: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情绪波动较大,时而哭闹、时而沉默。有些儿童还出现分离焦虑,表现为不愿与父母分开,哭闹着要求父母陪伴。

(2)行为问题:一些儿童在术后会表现出行为退化,如恢复吮拇指、夜尿等。他们可能变得较术前任性,经常哭闹、尖叫、固执己见,要求照料者过多地关注自己。也有些儿童则表现为退缩,不愿与人交往,沉默寡言。

(3)睡眠障碍:术后疼痛、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频繁做噩梦,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害怕独自入睡、夜间哭闹不止的情况。

(4)饮食问题:手术和疾病本身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加上情绪的影响,会出现厌食、挑食的情况,进食量明显减少。也有些儿童会表现为暴饮暴食,以缓解心理的不适感。

(5)社交退缩:术后儿童的活动空间可能会受限,难以像以前一样与同伴尽情玩耍。疼痛、疲乏等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兴趣,一些儿童甚至可能因外貌改变、自卑而刻意回避与他人交往,表现为不愿去幼儿园或学校,不愿与同伴互动,独来独往。

(6)注意力不集中:术后疼痛、身体不适、情绪问题等都可能会干扰儿童注意力,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心不在焉,难以专注于一项任务,学习效率低。

如何判断儿童术后是否需要心理干预

积极与儿童交流,询问其内心真实感受,观察其情绪、行为问题。若儿童在术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出现负性情绪或适应不良行为,应警惕心理问题。还可利用儿童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进行初步筛查,如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儿童焦虑自评量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等都是较为常用的筛查工具。

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儿童精神科医生会诊,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心理评估。医生会采用会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验、投射测验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儿童内心世界,明确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并初步判断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比如,医生会参考ICD-11、DSM-5等权威诊断标准,综合儿童的症状表现、病程特点、心理测验结果等,判断其是否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

如何帮助儿童减轻手术带来的心理创伤

医患沟通要贴心

医护人员应以平和、友善的态度与儿童沟通,耐心倾听,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为儿童讲解病情和手术方案时,要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以免加重儿童的恐惧感。术前可安排儿童参观手术室,通过模拟体验让其提前熟悉环境,以缓解紧张情绪。

父母陪伴要到位

儿童术前术后最需要父母的陪伴与支持。父母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在孩子身边,以拥抱、爱抚等方式给予儿童安全感。倾听儿童的诉求,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并给予理解和支持。言语上多鼓励儿童,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提升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为儿童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绘本、视听资料等,帮助转移其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也可以陪儿童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讲述有趣的故事,以愉悦轻松的方式减轻其心理负担。术后避免过多谈论疾病和手术,多鼓励儿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心理疏导要因人而异

可邀请心理医生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其负性情绪。常用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游戏治疗、叙事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等,都是帮助儿童宣泄情绪的好方法。还可教授儿童一些放松训练的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冥想等,使其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康复训练要寓教于乐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童趣的术后康复训练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康复任务,提高参与积极性。在康复过程中,要多给儿童鼓励和肯定,对于一些小的进步给予及时赞扬和奖励,增强其自信心,调动其康复积极性。

与学校沟通,做好学习衔接

父母应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沟通,随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协助完成一些作业。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帮助孩子跟上学习进度。等孩子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尽早回归学校,重拾正常的学习和社交生活。

手术儿童心理问题的预后及管理

(1)术后2周:此时属急性应激期,应给予儿童充分的情感支持,必要时请心理医生进行干预疏导。

(2)术后2周至3个月:此时为恢复适应期,鼓励儿童尽早开展康复训练,进行感兴趣的活动,增加社交互动,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3)术后3~6个月:需警惕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迟发性心理问题,定期随访,观察儿童情绪和行为,给予心理支持。培养孩子的应对技能,提高心理韧性。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儿童手术心理问题的预防

加强儿童常见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减少手术需求。完善术前宣教,普及手术相关知识,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手术观念。通过案例宣讲、参观体验等,缓解孩子对手术的恐惧。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尊重儿童的感受,鼓励家长陪护,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的心理应激。出院后做好随访,筛查儿童心理问题隐患,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儿童术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