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不是肥胖人群的“专利”

作者: 许芊

说到高血脂,很多人认为这是肥胖人群的专属疾病。其实,瘦子可能出现高血脂。

什么是高血脂

血脂是存在于人体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类脂的总称。其中,类脂又包括糖脂、磷脂、类固醇等。在人体的循环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需要与载脂蛋白相结合,才能够形成脂蛋白,之后被输送到组织当中进行代谢,发挥其生理功能。高血脂在临床上被称为高脂血症,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可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四种类型。

高血脂的诱发因素

人体内约33%的胆固醇都来源于食物,其余则是依靠体内合成。因此,若是患者胆固醇升高之后,仅仅通过减少摄入胆固醇的食物,并不会获得显著的降脂效果,因为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体内脂代谢紊乱。

与胆固醇截然相反的是,甘油三酯很容易受到摄入脂肪含量的影响,在短期内波动较大。因此,很多患者在检测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清淡饮食,就能够明显改善指标。

除了饮食因素之外,人体内的血脂代谢水平还会受到年龄、遗传基因、服用的药物、疾病、运动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某些肝脏疾病等都会导致患者发生继发性的血脂异常。

为什么有些瘦子也会出现高血脂

临床发现,体型消瘦者也会发生高脂血症,主要因为脂代谢产生的异常并不单纯是摄入的脂肪含量过多导致的。若是在生活中长期摄入大量糖类,也会导致脂代谢异常。所以,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体形消瘦的同时,血脂也会升高。还有患有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使体型苗条,也会由于脂代谢紊乱出现高脂血症。一般来说,瘦人的高血脂特点一般表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低于正常水平,因此更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预防高血脂

在生活中,需要减少胆固醇以及脂肪的摄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以及水果,戒烟限酒。每周保持至少5 d、每天3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控制血脂升高,降低中风以及各类心脏病的发病风险。睡前需要减少进食,尤其血脂较高的人群,在入睡前的2 h尽量避免吃东西。若是晚上过于饥饿,可以吃些低热量、具有较强饱腹感强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体态的人群,都需要对高血脂产生足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预防相关疾病,维护心血管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