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 黄昱淳 孙莉

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在ADH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Ⅳ)评分及父母版评分及中文Weiss功能缺陷量表(WFIRS-P)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NAP-Ⅳ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WFIRS-P冒险活动、社会活动、自我观念、生活技能、学习/学校及家庭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ADHD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学业表现及社会功能。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社会功能;自我观念;生活技能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行为及注意力不集中。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行为表现往往与年龄不符,对学业、情感、认知及社交功能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2]。行为干预是ADHD综合治疗中的常用方法[3],目前多数ADHD患儿往往仅接受医疗干预,缺乏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参与。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中将医院、家庭与学校三方联系起来,可完善患儿健康干预体系,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系统且科学的干预计划,以帮助其健康成长,改善预后[4]。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在ADH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76±0.94)岁;早产5例;剖宫产10例;父亲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39.02±4.65)岁;母亲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6.53±4.55)岁;父亲受教育年限1~17年,平均年限(12.54±2.09)年;母亲受教育年限1~16年,平均年限(11.97±2.18)年。

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69±0.91)岁;早产4例;剖宫产11例;

父亲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38.85±4.69)岁;母亲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36.01±4.52)岁;父亲受教育年限0~17年,平均年限(12.10±2.16)年;母亲受教育年限1~17年,平均年限(12.04±2.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ADHD诊断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5];患儿年龄6~12岁;患儿由父母陪伴,且患儿父母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排除标准:既往参与过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合并严重的肝、肾、心等器官功能障碍;合并重性精神病或神经发育迟缓;合并癫痫;既往有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家庭教育及疾病宣传等。

1.2.2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

以医生为主导,家长与教师主动配合,完成6次

结构化家长团体干预课程、教师团体操作培训,每次1 h;组织技能训练课时24 h,每次1 h,1次/周。具体内容见表1。

1.3 观察指标

(1)病情严重程度: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Ⅳ)父母版[6]:包括对立违拗(8个条目)、多动/冲动(9个条目)和注意缺陷(9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0~3分,评分高则病情严越重。(2)社会功能:采用中文Weiss功能缺陷量表(WFIRS-P)[7]评估,包括6个维度,即冒险活动、社会活动、自我观念、生活技能、学习/学校及家庭,采用4级评分法(1~4分),评分低则社会功能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SNAP-Ⅳ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NAP-Ⅳ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WFIRS-P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WFIRS-P冒险活动、社会活动、自我观念、生活技能、学习/学校及家庭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ADHD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早产、胎盘应激、低出生体重及出生缺陷等是导致ADHD的危险因素[8]。ADHD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性疾病,会影响患儿在学校、家庭等多个环境中的表现,学龄期患儿往往表现为社交困难、学习问题、行为紊乱及情绪障碍。针对学龄期ADHD患儿,除了采用药物治疗,还需对其进行行为干预,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NAP-Ⅳ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WFIRS-P冒险活动、社会活动、自我观念、生活技能、学习/学校及家庭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ADHD患儿行为表现,增强患儿社会功能。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由临床医生为主导,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通过开展家长与教师培训,提高家长与教师对ADHD疾病的认知,改进家长的育儿方式及教师的管理技巧,进而促进患儿功能缺陷恢复,改善核心症状[9]。其中,组织技能训练是在真实场景中直接教导患儿技能,在父母和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训练,提高患儿组织技能。ADHD患儿往往合并学习障碍,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是ADHD患儿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疾病的认知与态度对患儿学业表现影响较大。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联合医生-教师-家长三方力量,通过家长与教师培训提高家长在患儿教育中的参与度,提高教师对ADHD疾病的认知度及课堂管理技巧,使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解决患儿学业上的困难,从而改善其在学业上表现。

综上所述,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ADHD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学业表现及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子奇,刘思奇,陶梦娇,等.不同注意力、控制力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功能特点[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32(6):591-596.

[2]李思迅,王美雯,杨燕平,等.情绪调节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焦虑/抑郁症状:社交问题的中介效应和家庭功能的调节[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55(2):346-352.

[3]周梅君,魏蓉美,袁晓玲,等.小组训练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品质的干预效果[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3):336-340.

[4]徐晓梅,曾五娇,范晓娟.家庭教养方式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因素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

2022,51(6):138-140.

[5]李园园,张红霞,马丽华,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跨界症状量表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症状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30(4):260-262.

[6]谢庆凤,刘一苇,谢媛媛,等.SNAP-Ⅳ评定量表与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在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价值[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121-125.

[7]钱英,杜巧新,曲姗,等.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0):767-771.

[8]孙崇勇,崔海洋,李奇辉.ADHD相关研究分化趋势及其系统化研究理念建构:基于CiteSpace文献分析法[J].心理月刊,2023,18(21):15-20.

[9]李瑜,李梦瑶,王胤,等.医校家结合方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非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2,17(6):457-46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