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 刘芳
摘要: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与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胃脘痛、饱胀、反酸嗳气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减轻症状,提高整体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半夏泻心汤;左金丸;胃脘痛;反酸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至胃部,损伤胃黏膜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烧灼感、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胃黏膜糜烂,导致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1]。多发于情志不畅、脾胃虚弱人群,若长期肝郁气滞,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可进一步加重胆汁反流[2]。常规西药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及保护胃黏膜为主,虽可短期缓解症状,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无法从根本上调理肝胃气机,故临床上存在疗效局限、病情反复难愈等问题[3]。因此,寻找兼具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主要通过调和肝胃、降逆止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等功效,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及气机运行[4]。主要功能为和胃降逆、理气止痛,适用于胃气上逆、痞满恶心等症状;左金丸则偏重疏肝泻热、调肝理气,针对肝气郁结、胃中郁火亢盛所致的症状[5]。两方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效,能有效减轻胆汁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恢复脾胃功能,减少反复发作的可能性,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6];年龄33~55岁;症状稳定,无急性发作。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脏功能不全等疾病;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与兰索拉唑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口服,3次/d,5 mg/次;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2次/d,15 mg/次,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半夏泻心汤组方:半夏15 g,黄芩、党参各10 g,黄连、干姜、炙甘草、各6 g,大枣4枚,1剂/日,分两次煎服,每剂药物加水约500 mL,先用大火煮沸,随后改为小火煮20 min,取汁约300 mL,早晚各服150 mL;左金丸组方为黄连6 g、吴茱萸1.5 g,
2次/d,早晚各1次,饭前温水送服。整个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评定疗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症状完全消失且持续观察未见复发,患者主观感受明显好转,体征改善明显,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明显减轻,症状缓解>50%,但仍有轻微不适,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体征变化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2)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将其分为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9]评估,包括30个条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胃脘痛、饱胀、反酸嗳气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范畴,其病机多与肝郁气滞、脾胃失和、胆气上逆有关,病因多由情志不畅、饮食失调等致使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胆汁不循常道上逆,损伤胃脘[10]。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若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胆汁上逆,胃失和降,湿热内盛,易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机多为肝胃不和,湿热蕴结,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胆气上逆犯胃,此时肝火旺盛,胆汁反流,使胃气不降,患者常表现出胃脘灼热、反酸、呕吐苦水、口苦、胸胁胀满等不适症状。因此,治疗中既要疏肝解郁、清热泻火,也要调和胃气、降逆止呕。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调和肝脾、寒热并调、升清降浊的经典方剂,主要作用在于调理脾胃功能,止呕降逆,平和中焦,强调寒热平调,既能疏肝理气,又能健脾和胃,适用于中焦寒热错杂之证[11]。方中半夏辛温降逆,专门针对胃气上逆的呕吐反酸;黄芩苦寒,清肝胆郁热,疏利少阳,黄连苦寒入胃,清泻胃火、燥湿降逆,二者合用可解肝胆胃腑之湿热,抑制胆汁上逆;干姜温中散寒,温中助阳,使中焦寒热平衡,气机恢复正常;党参、大枣、炙甘草能益气和中,扶正固本,调和诸药,使中焦气机和畅,避免苦寒药物伤及脾胃。左金丸则出自《丹溪心法》,其主要功效在于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调和肝胃、疏肝解郁、平肝止痛,能有效控制肝火上炎、胆气上逆情况,调和肝胃,引火下行,温胃止痛[12]。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胃脘痛、饱胀、反酸嗳气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胃脘痛、饱胀、反酸嗳气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反映胃气上逆和脾胃功能失调状态。胃脘痛是由于肝气郁结或胆汁上逆导致胃部气机不畅而引起的疼痛感;饱胀则是由于胃内食物不消化、气机阻滞,导致胃部感到胀满不适;反酸嗳气则与胃内的胃酸或胆汁逆流至食管有关,表现为酸水反流及嗳气不适,根本病机在于肝胃不和、胆气上逆。半夏泻心汤能够调和脾胃,降逆止呕,缓解胃部不适,改善患者食欲和消化功能;左金丸主要清泻肝火,平肝降逆,疏肝解郁,降低肝火上逆引起的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两者联合使用,共同调理肝脾胃、清除病因,使气机恢复正常,抑制胃酸逆流,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整体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减轻症状,提高整体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云,龚航军,韩刚,等.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30(1):1-4.
[2]李玮,尹莎,李佩芳,等.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用药规律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23(9):124-128.
[3]杨磊,李莹,战晶玉,等.理气清热汤治疗肝气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
2023,40(3):281-285.
[4]胡文盈,柳阳,陈毅恒,等.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医学报,
2022,37(4):887-894.
[5]刘大伟.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J].光明中医,2006,21(9):49.
[6]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7):635-641.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7-38.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8-383.
[9]张忠绵,叶王宇,张希颜,等.全国名中医田德禄以"清降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J].北京中医药,
2022,41(12):1384-1386.
[10]吴燕华,季雁浩.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候规律与血浆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1):2119-2123.
[11]陈柏尧,苏燕婷,文彬,付蕾,邓鑫.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概述[J].西部中医药,2023,36(1):149-152.
[12]黄兰,安琦.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12):1944-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