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何慧 翟秋金 黄珏 施莹

营养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前白蛋白(PAB)]、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Alb、H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营养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患者,与骨质疏松症、骨脆性增加、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有关,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威胁其身心健康。髋关节置换术为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治疗术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1]。然而,高龄患者身体素质较弱,术后恢复阶段极易出现营养不良,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预后不良[2]。对此,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强身体素质与免疫力,从而加快康复进程[3]。本研究旨在探讨营养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00例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对照 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 78~91岁,平均年龄(84.55±1.87)岁;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80~90岁,平均年龄(85.02±1.0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标准[4];存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高龄;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3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楚,无认知、交流、视听障碍。排除标准:伴有消化道出血、腹部损伤及肠梗阻;伴有严重内分泌疾病或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给予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1.2.2 实验组给予营养护理

(1)营养小组: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组成营养护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理论知识培训、实操训练,增强小组成员责任意识,提高整体业务能力。

(2)手术前:护理人员借助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包括疾病严重程度、营养不良情况、年龄等,满分7分。≥3分提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需遵医嘱制定营养方案,实施营养干预,记录患者饮食摄入量、不良反应、存在的问题,动态调整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营养治疗落实到位,根据患者营养恢复情况评估手术适宜时间。可指导患者口服碳水化合物饮品,术前10 h饮用12.5%碳水化合物饮品800 mL,术前2 h饮用量需≤400 mL,为了减少患者饥饿、烦躁、口渴等现象,可根据实际情况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护理人员保持热情的态度和患者交流,安抚、鼓励患者,并向患者介绍股骨颈骨折相关知识、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为患者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回答患者疑问,纠正其错误观念,使其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手术配合度。

(3)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反应,详细记录,若患者无恶心、呕吐,可给予少量流质食物或口服乳清蛋白。术后1~3 d,营养师评估患者生化指标、进食量,开具营养处方,由护理人员落实。中后期阶段,若患者身体恢复较好,可过渡至半流质、正常饮食,三餐搭配能量为20~30 kcal/kg·d,非肥胖者按实际体重估算,液体量30~40 mL/(kg·d),蛋白质/氨基酸1.0~1.5 g/(kg·d),脂肪的供给量占总能量的20%~30%,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1∶1,维生素及矿物质供给量按正常人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供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计算热卡,保证能量、蛋白质、液体、微量元素达到目标需要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初期以床上活动为主,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运动等,护理人员需严格把控训练时间与强度,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可过渡至床下训练,如站立、行走等,加快整体康复进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干预前后,采用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水平。(2)比较两组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并发症:如营养不良、感染、水肿等。(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85分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Alb、H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股骨颈骨折临床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为患侧髋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畸形、患肢缩短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术为股骨颈骨折常用术式,围术期营养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关键作用[5]。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营养护理已从传统的“经验性支持”转变为“精准化干预”,通过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理念及个体化营养方案,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Alb、H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还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中,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干预针对性较强,先组建护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培训,增强小组成员责任意识,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为了确保治疗工作能顺利开展,叮嘱患者禁食禁饮,给予葡萄糖补充能量,加强对患者的情绪安抚,向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满足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需求,减轻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6~8]。手术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反应,从流质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能量、脂肪及蛋白质摄入方案,保持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缩短康复进程[9]。另外,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10]。

综上所述,营养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芹.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24,28(8):82-84.

[2]孙慧娟.基于FTS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14):2657-2661.

[3]周光姝.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1):60-61.

[4]邢丹,王斌,侯云飞,等.中国骨科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3):347-356.

[5]马凤杰.体位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华养生保健,

2023,41(12):146-149.

[6]李萌.三项维度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及预后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1):3512-3515.

[7]李玉婷,刘静.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23,39(25):119-121.

[8]寇晓平,潘卫宇,王晓雨,等.HAPA模型下阶段式康复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4):1-3.

[9]谢秋婵,吴海华,李利君.视频教育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指导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8):45-46.

[10]李秀艳.围手术期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

2021,19(16):165-16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