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训练联合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作者: 周旭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训练联合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康复训练联合社区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健康生活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S-QOL各指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HPLP-Ⅱ各指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康复训练联合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影响显著,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生活行为,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老年;家庭康复训练;社区护理;护理效果
脑梗死对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多数患者可后遗偏瘫、肢体运动障碍等,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家庭负担[1~2]。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脑梗死恢复期应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训练,加快康复进程,从而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康复训练联合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8~92岁,平均年龄(77.95±2.05)岁;病程6~30个月,平均病程(16.94±1.06)个月。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6~93岁,平均年龄(77.38±2.12)岁;病程8~29个月,平均病程(17.02±2.4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康复训练联合社区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家庭康复训练
借助线上平台,指导家属辅助患者规范开展肢体运动康复训练,每日做肩、肘、腕及下肢髋、膝、踝等关节被动运动,改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情况,每次10~15 min。随着康复进程推进,逐步增加患侧手抓握物品、下肢缓抬、协调运动等主动运动。待患者尝试站立、行走时,家属为其配备助行器具,训练期间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同步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到进食等,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若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居家康复阶段应加强语言功能、口腔功能锻炼,家属在引导患者进行语言表达的同时,用棉签、压舌板或柠檬汁等刺激其口腔、咽喉部神经,患者表现良好时及时予以鼓励,给予精神支持,提高其配合积极性,训练持续至患者语言功能恢复。
1.2.2 社区护理
(1)上门访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建专业护理服务小组,由小组成员定期上门访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体温、体重、肢体肌力等关键指标,运用专业知识与经验全方位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身体恢复情况,分析患者现存的健康问题及阻碍疾病康复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介绍家庭康复重点、居家护理实操细节等,给予精准、有效的指导,保障患者恢复期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健康教育:应高度重视患者健康教育,定期筹备相关健康活动,邀约业内资深专家讲解脑梗死相关疾病知识,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设置互动环节,由专家从专业角度指导患者正确认知脑梗死恢复期注意事项、利于恢复的措施等,加强知识普及力度,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脑梗死康复期间注意事项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常见基础疾病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构建对脑梗死及慢性疾病的科学认知体系,激发其自我管理潜能。
(3)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时刻留意其情绪波动,站在患者立场考虑问题,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通过分享鼓励话语、列举康复成功案例,引导患者树立坚定的疾病康复信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跌倒、营养不良等。(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包括精力、家庭角色、语言功能、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等维度,总分24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健康生活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估,包括自我效能、运动锻炼、饮食营养结构、健康责任、压力应对、自我实现等维度,总分208分,分值越高提示健康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S-QOL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S-QOL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S-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HPLP-Ⅱ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S-QOL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PLP-Ⅱ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中具有较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病可严重损害患者生理、心理健康。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受体质状态和身体生理机能衰退影响,其预后恢复用时较长,易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消极对待后续诊疗及康复,进而加重脑梗死所致危害[4]。
家庭康复是以患者家属为主导,在其居家阶段所实施的康复干预,由家属引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水平,减轻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者身心健康[5]。社区护理指导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从医疗服务角度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居家康复,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加快康复进程,减轻病残程度,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6~7]。家庭康复与社区护理指导联合干预,可使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更具规范性和持续性,做好训练管理,保障患者每日定时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保障康复效果[8]。社区护理指导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强其康复信心,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规避相关危险因素[9~10]。
综上所述,家庭康复训练联合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影响显著,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生活行为,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马亚菲,王岩岩.家庭健康教育及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44(6):471-473.
[2]苏秀宇.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2):106-108.
[3]赵珂.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6):2675-2677.
[4]戴光媚.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致偏瘫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22):117-118.
[5]陈莉.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
2021,50(3):232-233.
[6]崔海燕.心理干预联合社区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0):102-103.
[7]高永玲.优质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3):154-156.
[8]李梅.急性脑梗死患者家庭功能与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相关性[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6):635-637.
[9]黄静芳.家庭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38-139.
[10]于波,黄志环.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20,27(5):6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