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任海艳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焦虑、抑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血压指标及心肺功能指标[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LVEF、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节血压,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护理满意度;心肺功能

高血压临床发病率较高,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其心脑血管病患病风险将显著增加。同时,高血压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易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1~2]。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除了常规药物治疗,还需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稳定血压,延缓病情进展[3~4]。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运动锻炼缺乏个体化,导致运动过量或不足,不利于血压稳定[5]。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67~88岁,平均年龄(77.63±10.37)岁,病程7~18年,平均病程(12.79±5.05)年;观察组男27例,女27例;年龄68~89岁,平均年龄(78.63±10.37)岁,病程7~18年,平均病程(12.83±5.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6];年龄≥60岁;无运动锻炼禁忌。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器官恶性肿瘤、功能衰竭;伴有精神疾病、意识丧失或认知功能障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其他原因导致无法耐受或依从护理情况。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给予日常饮食指导、监测血压;指导患者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疾病。

1.2.2 观察组给予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

(1)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培训,包括量表使用方法、康复训练指导、病情评估等,确保护理人员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后分管病床。

(2)代谢当量分级:根据代谢当量差异分为低强度活动(临界高血压,1~3级代谢当量)、中强度活动(1级高血压,3~6级代谢当量)和高强度活动(2级高血压,6~9级代谢当量)。

(3)康复运动干预:对于低强度患者,指导其通过慢走、快走等方式锻炼,每次行走100 m左右,4~5次/周,30~40 min/次,若平地行走效果相对不足,可改为爬楼梯;对于中强度患者,指导其爬楼梯,每次8级,3~4次/周,20~30 min/次;对于高强度患者,指导其通过平地步行锻炼,行走距离为2 000 m,20~30 min/次,2~3次/周。如果患者出现乏力、疲劳、胸闷、头晕等症状,立即暂停运动,并告知医生。

(4)其他运动干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屈曲,上肢肩关节外展、内收、外旋、屈曲等运动锻炼,提高关节灵活性,30~45 min/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评估,≥85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失眠、便秘等。(3)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其中,HAMD≥29分为严重焦虑,≥21分为有明显焦虑,≥14分为有焦虑,≥7分为有焦虑,

<7分为无焦虑;HAMA共17项,>24分为严重抑郁,>17分为轻或中度抑郁,<7分为无抑郁症状。(4)比较两组血压: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5)比较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护理前后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3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1.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血压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心肺功能比较

两组护理前LVEF、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LVEF、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害不仅局限于血压异常升高引发的不适,还在于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8]。临床针对该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然而,单纯依赖药物治疗具有局限性,需同时配合护理干预[9~10]。传统护理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在护理干预质量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将患者日常代谢情况作为康复运动护理指导,帮助患者科学认识自身运动需求;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运动指导的针对性,根据运动需求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需求,进行分级指导,调动患者运动康复积极性,避免运动过量,保证患者在更加积极、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护理干预,从而保障血压控制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HAMA评分、DBP、SBP均低于对照组,LVEF、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充分结合了代谢当量相关理论知识,从患者年龄、护理依从性、疾病认知等角度,基于代谢当量分级,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康复锻炼,满足不同患者的运动康复需求,避免运动过量或不足;同时,使患者深刻认识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其日常护理需求,从而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代谢当量康复运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节血压,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原庆丹,沈小梅.血压变异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风险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766-2770.

[2]唐腾腾,徐新娟,张俊仕,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20,23(15):1879-1883.

[3]李学渊,丁峰,李若诗.康复干预及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5):124-125.

[4]刘念,杜飞.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9):174-176.

[5]王雅兰.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36):17-19.

[6]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1-23.

[7]李洁,林芬,林莺云,等.4P医学模式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高血压认知评分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4):76-78,82.

[8]郭铁晶.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9):134-136.

[9]支利梅,倪亚平,顾佳佳.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的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33):86-8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