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舒适化护理在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胡景华 吕亚莉 雍婧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舒适化护理在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拟行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舒适化护理,对照组给予舒适化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不适症状。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鼻黏膜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 d、7 d
后研究组不适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舒适化护理可有效加快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患者术后鼻黏膜好转,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及不适症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术;强化心理护理;舒适化护理;鼻内镜;心理状态
鼻内镜手术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但手术过程中的创伤、术后疼痛以及康复期不适等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生理负担,影响康复进程和手术效果[1]。心理护理旨在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依从性;舒适化护理则注重提升患者生理舒适度,减轻手术和康复过程中的诸多不适[2~3]。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舒适化护理在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拟行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4]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年龄18~75岁;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楚,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功能不全;依从性较差;近1个月内有急性感染或外伤;存在抵触情绪,不愿参与或无法配合完成研究;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舒适化护理
(1)术前舒适化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知识,耐心解答其疑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给予情感支持。保持病房整洁安静,调整温湿度,协助完成术前检查。
(2)术中舒适化护理: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减少头部血流对鼻腔伤口压力。术中注意保暖,防止因低温导致寒战。并持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如通过握手、语言安慰等方式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3)术后舒适化护理:术后通过冷敷减轻肿胀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干痒。麻醉清醒后4~6 h进冷流质食物,逐渐过渡至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食物。术后取半卧位,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鼻腔填塞期间经口呼吸,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患者漱口,预防口唇干裂。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强化心理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鼻内镜手术过程、优点、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消除患者疑虑和不安,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呼吸训练、放松训练等,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手术耐受力。
(2)术中心理护理:手术过程中,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边,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给予安慰和支持。
(3)术后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如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鼓励其积极参与康复锻炼,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第一,认知重构。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对于手术、疾病以及术后康复的认知和观念。识别并挑战患者可能存在的消极思维或不合理信念,引导患者以更积极、现实的角度看待手术和康复过程,建立合理的期望和目标。第二,行为激活。术后指导患者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如鼻腔冲洗、适度运动等,促进身体恢复。通过设定小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第三,情绪调节。指导患者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如焦虑、恐惧、沮丧等。提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指导患者有效管理负性情绪。鼓励其与家人、朋友或医护人员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第四,音乐疗法。根据患者喜好和情绪状态选择适合的音乐类型,如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宁静舒缓的古典音乐等。第五,放松训练。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深呼吸,如腹式呼吸、慢呼吸等,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从脚开始,逐渐收紧并放松身体各个肌肉群,直至头部,反复练习,使患者学会紧张时主动放松身体,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鼻黏膜好转时间。(2)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评估患者抑郁情绪,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估患者焦虑情绪,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3)比
较两组不适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估,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鼻黏膜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不适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不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d、7 d后研究组不适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强化心理护理与舒适化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鼻黏膜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得益于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引导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对术后恢复的不利影响,从而加速鼻黏膜修复过程。
心理状态评分方面,两组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这一结果直接体现了强化心理护理的有效性,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使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有利于术后身心恢复。不适症状方面,护理前两组不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d、7 d后研究组不适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强化心理护理和舒适化护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强化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为舒适化护理实施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舒适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生理舒适度,进一步巩固强化心理护理效果。两者联合使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显著患者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患者术后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舒适化护理可有效加快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患者术后鼻黏膜好转,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及不适症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项丹,居霞,江赟,等.围手术期疼痛专项护理联合静脉镇痛在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3,31(3):225-229.
[2]梁宇.强化心理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在老年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20(4):82-85.
[3]罗苗.标准化舒适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患者围术期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4(18):309-312.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54(2):81-100.
[5]李鹏飞,陈会,柯有丽.专业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研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46(4):199-202.
[6]贺星华,李静波,王俊杰,等.鼻内镜术后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效果与负面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2,29(11):721-723,729.
[7]冯丹丹,黄江菊,柯霞,等.焦虑抑郁程度与慢性鼻窦炎内镜术后主观症状改善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55(9):830-836.
[8]季培沛,阎妍,裴艳琪.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舒适化护理在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