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门诊阴道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彭灿摘要: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KAP)健康教育对门诊阴道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门诊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KAP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护能力[自护能力评估量表(ESCA)]、疾病认知水平[成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依从性[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8)]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ESCA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UIS-A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AP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门诊阴道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护能力,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及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性阴道炎;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自护能力;疾病认知水平;满意度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患者会出现阴道瘙痒、分泌物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当前临床多通过口服或阴道局部用药方式治疗该病,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尤其是门诊患者,自护能力较弱,治疗期间易出现不遵医嘱现象,影响治疗效果,致使病情复发,加剧身心负担[1]。对此,需加强对门诊阴道炎患者的宣教工作,改善其遵医行为,保证治疗效果[2]。知信行模式(KAP)健康教育是基于知信行理论演变形成的一种综合宣教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其自护能力[3]。本研究旨在探讨KAP健康教育对门诊性阴道炎患者的干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门诊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32~65,平均年龄(40.13±4.62)岁;病程3~23个月,平均病程(12.09±1.34)个月;真菌性阴道炎17例,细菌性阴道炎13例,滴虫性阴道炎10例。观察组年龄33~63岁,平均年龄(40.05±4.73)岁;病程3~23个月,平均病程(12.16±1.42)个月;真菌性阴道炎18例,细菌性阴道炎14例,滴虫性阴道炎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可正常沟通;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异常;伴有其他妇科疾病;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伴有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介绍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给予用药指导,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按时复查。持续干预1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KAP健康教育
(1)信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自护能力等,根据实际状况拟定针对性的宣教方案。
(2)知识:通过微信推送、举办讲座、发放健康手册等形式对患者开展宣教,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病机、治疗手段等,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3)信念:强化与患者的联系,定期通过微信、拨打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疗态度、信念等,并结合评估结果给予个性化指导。邀请治愈患者分享康复经验、介绍以往成功案例等,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4)行为: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清洁阴道,及时纠正错误或不规范行为,保障治疗效果。持续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自护能力:干预前后,采用自护能力评估量表(ESCA)评估,包括责任感(0~24分)、
自我管理技能(0~48分)、健康知识(0~68分)和自我概念(0~32分)4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好。(2)比较两组疾病认知水平:干预前后,采用成人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包括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信息缺乏性4个维度,总分为32~160分,得分越低表示认疾病认知水平越高。(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得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4)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采用8条目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8)评估,≥8分表示完全依从,6~7分表示部分依从,<6分表示不依从。总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5)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总分100分,90~100分为十分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两组干预前ESCA评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ESCA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疾病认知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前MUIS-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UIS-A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2.5%,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70.00%,两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7.5%,两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阴道炎是由外部阴道、肛门、尿道污染等因素引发的妇科疾病,患者常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烧等典型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5]。经过系统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均可痊愈,但有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未严格执行医嘱,导致病情反复,远期疗效欠佳[6]。因此,临床需加强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改善其遵医行为,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KAP健康教育是基于KAP理论、患者需求的一种护理模式,旨在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宣教形式与内容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自护能力[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ESCA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UIS-A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门诊性阴道炎患者进行KAP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其自护能力,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KAP健康教育模式信息板块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信息,通过知识板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念,增强治疗信心;行为板块可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行为,综合知-信-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减轻其心理压力,保障治疗效果[8~10]。
综上所述,KAP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门诊阴道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护能力,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顾雪琴,杨琴,鲁小龙.细菌性阴道炎孕妇阴道分泌物IL-2、IL-10、TNF-α水平与阴道菌群密集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3,32(8):45-48.
[2]赵琼琼,冷敏,李玲.以微信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对门诊妇科阴道炎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21):118-120.
[3]杨海侠,王小英,武艳妮,等.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
2017,30(6):120-123.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56(1):15-18.
[5]徐惠芳.门诊妊娠合并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强化健康教育对其健康认知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6):204-205,211.
[6]张军敏.综合性健康教育在妇科门诊阴道炎护理中提高病人的疾病认知与依从性的作用[J].健康之友,2021(6):16.
[7]何晓霞.对在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影响其治护依从率的价值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
2021(20):255.
[8]任雪,杨植琛.在门诊妇科阴道炎患者中运用健康教育后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1(13):29.
[9]刘璇.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知信行、情绪的改善作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3,17(2):123-126.
[10]谢芳.对在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其治护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
2020,18(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