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需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作者: 张琳炘 马渊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机制、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概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其发病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能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当胰岛素缺乏时,血糖升高,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身体转而分解脂肪提供能量,导致酮体生成增多。
(2)感染等应激因素:感染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最常见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可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促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和酮体生成增多。
其他应激因素还包括创伤、手术、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可能打破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平衡,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饮食不当: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控制饮食,大量进食高糖、高脂肪食物,或者暴饮暴食,可使血糖急剧升高,加重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促使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加。而身体处于过度饥饿时,会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导致酮体产生过多。
(4)治疗中断或不规范:糖尿病患者擅自停用或减少胰岛素剂量,或者不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有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程中,未定期监测血糖,不能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容易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表现
早期症状
(1)多饮、多尿、多食症状加重:由于血糖升高,渗透性利尿作用增强,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加重。
(2)乏力、疲倦:身体代谢紊乱,能量供应不足,患者会感到乏力、疲倦、恶心。
(3)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这可能与酮体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关。
中期症状
(1)呼吸深快:为了排出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患者会出现呼吸深快的症状,称为库斯莫尔呼吸。这种呼吸带有烂苹果味,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2)脱水症状:由于多尿和呕吐等原因,患者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眼球凹陷、口干舌燥等。
(3)血压下降:严重脱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
晚期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这是由于严重的代谢紊乱和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陷入休克状态,危及生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加重,乏力、疲倦,恶心、呕吐,呼吸深快,脱水,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症状。体检可发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眼球凹陷,呼吸有烂苹果味,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实验室检查
血糖明显升高,一般在 16.7~33.3 mmol/L,有时甚至更高。血酮体升高,一般在 3 mmol/L 以上。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pH 值下降,碳酸氢根离子降低。尿酮体阳性是诊断 DKA 的重要依据。可采用尿酮体试纸进行快速检测,也可进行尿酮体定量分析。
病史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近期有感染、应激、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等情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补充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药物。补充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一般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的方法,初始剂量为每小时 0.1 U/kg,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当血糖降至 13.9 mmol/L 时,应改为葡萄糖液加胰岛素静脉滴注,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由于多尿和呕吐等原因,患者会出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补液的原则是先快后慢、先盐后糖。一般在最初2 h
内输入1 000~2 000 mL 生理盐水,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等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同时,注意补充钾、钠、氯等电解质,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但一般不需要过早、过多地补充碱性药物,pH值<7.1或碳酸氢根离子<5 mmol/L 时,考虑适当补充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
去除诱因
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因素,如感染、应激等。对于感染患者,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监测和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糖、血酮、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压疮、预防感染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外伤和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定期刷牙、漱口,预防口腔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避免应激
应激状态下,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升糖激素,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应激状态,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手术、创伤等。对于需要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的患者,应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糖尿病病史,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无法避免应激状态,应提前告知医生,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用量。
定期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应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和饮食控制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