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炎的优势探索

作者: 张晓凤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对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肾炎,肾脏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肾炎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深入介绍肾炎的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以及其优势所在。

肾炎的概述

肾炎的定义与分类

肾炎是指肾脏因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肾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肾炎的发病机制

(1)免疫因素:免疫功能紊乱是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会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肾脏组织受损。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免疫复合物等可沉积在肾小球内,引起炎症反应。

(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可通过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途径进入血液,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可能累及肾脏。

(3)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多态性可能增加个体患肾炎的风险。

(4)其他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以及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肾炎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肾炎的临床表现

(1)水肿:这是肾炎最常见的症状,轻者可表现为眼睑、面部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水等。水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

(2)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称为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极少。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蛋白质从血液中漏出到尿液中,程度可从少量到大量不等,严重时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3)血尿:血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内的炎症反应,导致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4)高血压:部分肾炎患者可出现高血压,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所致。

(5)肾功能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肾炎可逐渐导致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西医对肾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1)休息:对于急性肾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卧床休息。

(2)饮食调整:限制盐的摄入,这对于有水肿、高血压的患者尤为重要。同时,根据病情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还需要限制钾、磷等电解质的摄入。

药物治疗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加重肾炎病情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其中,ACEI 和 ARB 除了具有降压作用外,还能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

(2)减少蛋白尿:除了使用 ACEI 和 ARB 外,还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脏炎症,从而减少蛋白质的漏出。

(3)抗感染治疗:对于因感染诱发的肾炎,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症治疗

对于水肿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对于贫血患者,可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透析治疗

当肾炎发展到肾衰竭阶段,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时,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透析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可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中医对肾炎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对肾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肾炎属于 “水肿”“尿血”“腰痛” 等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当三脏功能失调时,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而发展为水肿;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可致尿血;肾气不足,腰部失养则出现腰痛。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一般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型,然后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常见的证型有风水相搏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等。

(1)风水相搏证:表现为眼睑水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治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

(2)湿热内蕴证:表现为水肿、小便不利、烦热口渴、口苦口黏、舌苔黄腻等。治以清热利湿。常用方剂有三仁汤、八正散等。

(3)脾肾两虚证:表现为水肿反复消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以及面色㿠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治以健脾温肾、利水消肿。常用方剂有实脾饮、真武汤等。

此外,一些单味中药也具有治疗肾炎的作用。例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功效;雷公藤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

针灸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肾炎患者,可选取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食疗

中医强调 “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肾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赤小豆、冬瓜等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山药、芡实等具有健脾益肾的功效。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食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炎的优势

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炎,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症状,如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等;中医的中药治疗和针灸等疗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肾脏的修复。两者结合,相辅相成,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减少副作用

长期使用西医的药物治疗肾炎,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感染、骨质疏松等;降压药物可能引起低血压、干咳等。而中医的治疗方法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从而降低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个体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可以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辨证分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治疗能更好地满足肾炎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预防复发

肾炎容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肾炎的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注重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调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炎不仅注重疾病的治疗,还注重患者的整体调理。中医的食疗、养生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西医的康复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炎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35 岁,因 “眼睑与双下肢水肿 1 周” 就诊。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肾功能:肌酐 120 μmol/L,尿素氮 7.5 mmol/L。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给予西医抗感染、利尿、降压等治疗,同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辨证为风水相搏证,给予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2周后,患者水肿明显减轻,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继续治疗 1 个月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正常。

案例二

患者张某,女,48 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 5 年,病情反复。近期因劳累后出现水肿加重,蛋白尿增多,血压升高。给予西医降压、减少蛋白尿等治疗,效果不佳。后转诊至中西医结合肾内科,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证,给予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并配合针灸治疗。治疗 3 个月后,患者水肿减轻,蛋白尿减少,血压稳定。继续治疗半年后,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束语

总之,中西医结合在肾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实现个体化治疗、预防复发、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应用,为肾炎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患者也应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战胜肾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