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护理在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陈振秋 田娟 孟红 张瑾瑾
摘要:目的 探讨PDCA护理在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30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PDCA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体格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可有效促进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儿机体健康。
关键词:先天性食道闭锁;PDCA护理;新生儿;围术期;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特点为食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中断或闭锁,导致食物和唾液无法正常通过食道进入胃内,从而引起新生儿呕吐、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严重症状。该病不仅影响新生儿正常进食和营养吸收,还可能对其呼吸功能造成威胁,具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已成为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主要方法,而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则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与患儿康复[2]。PDCA循环(Plan-Do-Check-Act)强调护理过程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可控性,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过程,不断优化护理流程,从而提高护理质量[3]。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护理在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30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4];计划接受手术治疗;患儿家属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可能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遗传性疾病;存在手术禁忌证;因故中途退出研究或转院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术前给予患儿呼吸道护理、静脉输液、保温等。术后加强监护,遵医嘱给予患儿营养支持,做好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等。
1.2.2 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
(1)计划阶段(Plan):评估患儿病情,包括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手术类型及预期风险等;明确术后恢复指标,如进食恢复时间、体重增长、并发症预防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监护、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方面;组建多学科护理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并对护理团队进行PDCA护理理念的培训,确保规范执行。
(2)执行阶段(Do):协助医生完成患儿的术前检查,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过程,缓解其焦虑情绪。遵医嘱对患儿进行禁饮禁食,以减少术中误吸的风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止呼吸道感染。术中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与手术团队紧密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确保患儿舒适;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防止切口感染;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如胃管、胸腔引流管等),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量和性状;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静脉营养和经口喂养。
(3)检查阶段(Check):定期检查患儿恢复情况,包括进食量、体重增长、精神状态等,评估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如切口愈合情况、引流液性状等。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吻合口瘘等,一旦发现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处理阶段(Act):根据检查结果和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护理方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进入下一个循环。同时,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切,对家属进行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护理技能和参与度。
两组均从入院开始进行护理,直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2)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患儿发育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后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指标比较
两组出生时身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身长、体重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先天性食道闭锁病情错综复杂,可导致新生儿无法正常进食,引发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5~6]。然而,手术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术后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PDCA护理能够加快患儿术后康复进程。PDCA护理强调对患儿营养状况的持续关注和管理,通过制定科学的营养支持计划,确保患儿术后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促进身体康复,使患儿更早地通过经口喂养满足营养需求[7]。全面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可满足患儿围术期护理需求,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同时,通过定期评估患儿康复状况,护理人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儿在最佳时机出院并继续家庭护理[8]。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DCA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明确护理目标,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确保患儿得到全面的护理和监护[9]。例如,强调无菌操作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风险,避免交叉感染[10];定期观察切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早期控制感染,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吻合口瘘是食道闭锁术后常见的中远期并发症,术前充分评估患儿病情和手术风险可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发生[11]。术后护理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环节,通过严密的术后观察、充分引流、禁食、胃肠减压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发生[12~13]。此外,观察组出院时身长、体重均优于对照组(P<0.05)。PDCA护理强调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配合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育[14~15]。
综上所述,PDCA护理可有效促进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儿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淑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先天性食道闭锁新生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40):99.
[2]夏佳,徐晓丽,颜小娟,等.经胸腔镜新生儿食道闭锁纠治术围术期护理对患儿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40(9):1642-1645.
[3]马小香.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2017-2018.
[4]张晓贞.循环质控护理在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3):135-137.
[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41-444.
[6]何静.循环质控护理对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术后进食情况、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医学信息,2021,34(4):187-189.
[7]王柯,李志萍,尚震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模式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Gross Ⅲ型食管闭锁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5):940-944.
[8]张颖,胡婷,鄢虹.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及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体会[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9(2):235-235.
[9]欧婷婷,舒丽丽,杨红梅.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新生儿围术期护理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7):96-98.
[10]李钦.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8,30(17):104-106.
[11]李青锋,蒋威,左波,等.精神科护士保护性约束态度、行为与伦理氛围认知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4):342-347.
[12]刘娟,杨延洁,王晶,唐春,巴依尔才次克.基于需求理论的综合干预对CDAS围手术期新生儿康复质量及NIPS评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4,46(13):1960-1964.
[13]陈健,曹辛,吴骏,王若谷,杨滢,柴红丽.62例新生儿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护理[J].云南医药,
2019,40(2):179-180.
[14]张培珠,姚梁.50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J].饮食保健,2018,5(6):142-143.
[15]李桂娟.针对性护理在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
2023,53(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