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用于慢性宫颈炎Leep刀术后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 马莉

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用于慢性宫颈炎Leep刀术后患者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观察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宫颈炎Leep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行慢性宫颈炎Leep刀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效能水平、生活质量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3、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慢性宫颈炎Leep刀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行为转变理论;疼痛程度;焦虑;自我效能

宫颈炎是育龄妇女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常以慢性宫颈炎多见[1]。宫颈炎患者若宫颈分泌物明显增多,质地黏稠,并有大量白细胞时,会影响精子活动度,妨碍精子进入宫腔,影响受孕。若不及时给予治疗,还会导致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诱发宫颈癌[2~3]。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是目前国内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最先进治疗手术。手术过程中借助环行金属丝(圈电极)传导高频交流电,快速切开电极接触的组织,效果显著。但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患者多伴有疼痛、伤口肿胀,存在感染风险,临床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本研究旨在观察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宫颈炎Leep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医院行慢性宫颈炎Leep刀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6.23±1.12)岁。观察组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36.21±2.1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4]中关于慢性宫颈炎诊断,存在Leep刀术手术指征;了解研究目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且手术过程顺利。排除标准:生殖系统感染急性期;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或月经期;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子宫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等,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发现异常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

(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和5护士。护士长为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行为转变理论相关知识,了解并掌握疾病护理流程、重点及难点,并据此制定护理计划。

(2)前意向阶段: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慢性宫颈炎发病原因、影响因素、术后效果及潜在的并发症,告知患者术后护理对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3)意向与准备阶段: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了解患者术后应对方式。若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应及时帮助排解内心压力,嘱家属多陪伴,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同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饮食原则、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不必紧张和担心,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慢性宫颈炎及手术,指导其掌握基础的术后自我护理技能。

(4)行为阶段:告知患者有出血或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反馈给医生或护士,术后禁止性生活9周,避免剧烈活动引发盆腔出血。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饮食以优质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为主,避免食用桂圆、参类等。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 d内取半卧位睡姿。教会患者掌握自我减痛的正确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多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或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向家人倾诉内心想法,播放轻柔舒缓音乐。此外,制作幻灯片或小视频,发放健康科普手册,让患者随时随地能了解慢性宫颈炎及手术相关护理知识,增强患者早期康复信心。

(5)维持阶段:护理人员每天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遵医用药行为、心理状态、饮食管理和睡眠质量,对利于疾病康复的健康行为提出表扬,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正确引导患者有效发泄负性情绪,进一步巩固行为转变效果。与家属建立联合奖罚机制,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管理习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重。(2)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0~7分为无明显症状,8~10分存在可疑症状,11~21分为有明显症状。(3)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总分50分,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高。(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每个维度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第1、3、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焦虑、抑郁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宫颈炎常见病因为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子宫颈后病原体侵入,也见于机械性刺激或过度清洁。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是指宫颈间质内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可伴有宫颈腺上皮及间质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在经产妇中较为多见[5]。典型表现为白带增多、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排尿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6]。Leep刀术为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治疗方法[7]。为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临床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

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不同心理及病情特点展开针对性护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疾病自我护理,加快康复进程[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1、3、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建立对疾病正确的认知,明确发病原因、术后效果,增强康复信心,提高自我护理依从性,并主动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当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并指导家属共同参与,给予患者支持和陪伴,耐心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促进疾病转归。

此外,在行为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减痛方法,通过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或遵医嘱用药,有效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

综上所述,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慢性宫颈炎Leep刀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丽英,陈宪彩.保妇康栓与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22,41(32):141-145.

[2]严娜,伍咏红.针对性护理在慢性宫颈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7):25-28

[3]王红霞.优质护理干预在宫颈癌前病变LEEP刀手术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4):425-426.

[4]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

[5]黄燕燕.综合护理干预对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8):139-141.

[6]康红梅,冯吉,欧阳慧琳.Leep刀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2):144-145.

[7]叶建芬,把菊香,卢克瑛.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在LEEP刀与宫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30(10):65-69.

[8]杨曼,赵丽红,崔臻.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4,37(3):340-34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