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 徐芳

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3月~2024年1月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显微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功能状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NIHSS、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1个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具有微创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脑胶质瘤;超声引导;显微切除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与头部外伤、放射线、遗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1]。患者多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癫痫、局灶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预后。目前,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强调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病灶,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期[2]。临床实践发现[3],传统肿瘤切除手术多根据患者术前磁共振定位情况切除肿瘤,但由于开颅手术后患者病灶可能会发生脑组织移位,造成定位不准,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并增加神经损伤风险,引发不良后果。因此,肿瘤切除术中的准确定位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4]。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3年3月~2024年1月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5.59±6.02)岁;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5]I级15例,Ⅱ级10例;星型细胞瘤14例,胶质母细胞瘤11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5.68±6.32)岁;WHO分级I级12例,Ⅱ级13例;星型细胞瘤13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脑胶质瘤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上海)》[6]诊断标准;患者明确本次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腑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其他脑部疾病或其他肿瘤。

1.2 方法

术前向两组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流程、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显微镜切除术治疗

根据术前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病灶部位定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实施开颅手术。去除骨瓣,经翼点入路,缓慢打开硬脑膜,充分暴露病灶及其周围浸润部位,在手术显微镜下松解脑沟裂表面的蛛网膜,引流脑脊液,逐步切除肿瘤病灶。

1.2.2 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

根据术前磁共振检查结果明确病灶投影部位,设计手术切口与入路。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开颅,剪开硬脑膜,将耦合剂涂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粤械注准20182060196,规格型号S20 Exp)配套的超声探头表面,在硬膜外通过超声横切、纵切、斜切等多角度观察病灶部位、大小、深度、与皮质的距离、与周围血管的情况等,根据超声图像调整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当患者病灶与大脑皮质距离较近时,在实时超声辅助下进行切除手术,术中需反复使用超声探查肿瘤切除情况,在保护周围神经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病灶。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进行评估,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功能状态: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8]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状态越优。(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4)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术前及术后1个月,通过腰椎穿刺法采集患者静止状态下的脑脊液5 mL,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表达水平。(5)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头晕、肢体乏力、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功能状态比较

两组术前NIHSS、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肿瘤,既往手术多根据患者术前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明确定位,但术中缺乏实时引导定位,无法明确指导手术切除范围,易导致肿瘤残留或过度切除[9]。

显微镜切除术能更清晰显示病灶部位,不仅能够保证手术切除效果,且能够保证患者的神经功能完整,可有效避免因手术定位不准确影响手术效果;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手术切除术能够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可视化,可及时了解手术进程及患者病灶部位情况,从而保证手术效果[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NIHSS、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术后1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功能状态,促进患者康复。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定位较为准确,手术医生术中可及时了解病灶肿瘤情况及手术切除效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最大限度清除肿瘤细胞,保证肿瘤切除更彻底[12]。另外,超声技术与显微镜技术联合便于使手术医生更好地观察与操作,保证手术精准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避免损伤病灶周围正常组织,更好地保护脑部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效果[13]。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具有微创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齐俊青,周祥,郭玲.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

2024,22(16):1849-1851,1856.

[2]张林娟,李静,郭星.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9):1451-1453,1461.

[3]乌拉别克·毛力提,杜伟.神经导航联合显微镜下荧光素钠引导在恶性脑胶质瘤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3):81-84.

[4]张林,郭田田,王纵,等.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术在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24,28(12):704-707.

[5]曹廷亮,吴恒浩,张圣旭,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联合同位素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J].癌症进展,

2024,22(7):783-787.

[6]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脑胶质瘤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上海)”写作组,费智敏,等.脑胶质瘤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上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7(5):1-10.

[7]杨永飞,聂向飞,王帮庆,等.术中神经导航显微切除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癌症进展,

2024,22(23):2612-2615.

[8]邱会斌.荧光素钠引导下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4):39-42.

[9]韦继明,仇洪,张传东,等.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切除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22,43(5):527-530.

[10]曾如意,刘佳.脑神经胶质瘤患者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后创伤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29(2):61-63.

[11]丁永奇,翟进忠.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肽水平的影响[J].淮海医药,

2023,41(1):57-59.

[12]张海军,曹培超,闫妍,等.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进展,

2021,19(22):2315-2317,2371.

[13]何雨,刘峰,王容杰,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33(12):962-96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