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 廖兴松

摘要: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70例痰浊中阻证眩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左椎动脉PSV、右椎动脉PSV、基底动脉PSV、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PSV、右椎动脉PSV、基底动脉PSV均高于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躯体、情绪、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躯体、情绪、功能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痰浊中阻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眩晕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证候;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眩晕是指患者出现运动性位置幻象,对自己身体所处空间的位置感知异常,并伴有平衡障碍。患者可异常感知自身机体周围环境旋转、晃动、倾斜,常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眼球震颤等,多伴有出汗、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可较大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1~2]。临床常采用盐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通过改善内耳、脑部血液循环消除临床症状。但西药治疗药效短,停药后易出现复发现象[3~4]。本研究旨在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

70例痰浊中阻证眩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3.74±5.22)岁;病程2~16个月,平均(9.44±2.01)个月。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53.66±5.17)岁;病程2~15个月,平均(9.39±2.1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眩晕诊治专家共识》[5]晕病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中阻证,主症为头晕目眩,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滑、濡脉;依从性较高;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酒精或药物依赖;对本研究用药不耐受;合并免疫功能障碍;不接受中医治疗;存在耳部或脑部手术史;无法正常交流;伴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包括运动指导,抗凝治疗等;同时,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入,1次/d,持续治疗2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方:白术、茯苓各15 g,半夏、天麻、陈皮、生姜、大枣各10 g,甘草6 g,加水熬煮,200 mL/次,2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通过颅多普勒仪测定患者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2)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主症头晕目眩,0~6分,次症视物旋转、汗出肢冷、恶心呕吐、耳鸣、头痛,每项0~3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眩晕障碍程度: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估,包括躯体(28分)、情绪(36分)和功能(36分)3个维度,分值越高表示眩晕程度越高。(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PSV、右椎动脉PSV、基底动脉PSV均高于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躯体、情绪、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躯体、情绪、功能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3讨论

眩晕病因较为复杂,分为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以及其他类型眩晕。其中,周围性眩晕主要由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内耳疾病引起;中枢性眩晕主要与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前庭中枢功能异常、平衡调节中枢异常等有关;其他类型眩晕主要由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或贫血、颈椎病等疾病引起。盐酸倍他司汀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增加患者内耳及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血供不足,还可调节耳淋巴液平衡,抑制前庭神经活动,进而有效改善眩晕,但停药后易复发,难以根治。

中医学认为,眩晕病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导致的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进而引发清窍功能失调有关,因而常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补气益血、补肾益精等方法治疗[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右椎、基底动脉PSV均高于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躯体、情绪、功能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半夏白术天麻汤方中,半夏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天麻具有息风止痉、止头痛、降血压、安神之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安神之功效,陈皮具有健脾燥湿之功效,生姜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效,大枣具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之功效,甘草具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之功效[7]。配合盐酸倍他司汀使用,可发挥协调作用。此外,天麻中的天麻素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管血流量;生姜中的姜辣素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血流供应[8]。

综上所述,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痰浊中阻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眩晕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英妮,李秉纲,冯云婷.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3):389-391.

[2]陈水作,张文斌.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33(6):36-38.

[3]陈丽.倍他司汀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头皮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J].中外医药研究,2024,3(19):105-107.

[4]余育芳,何凤琴,梅丹青,等.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病的疗效及对其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18(17):130-133.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5):369-374.

[6]李发良.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痰浊上犯型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药研究,

2024,3(13):105-107.

[7]刘火林.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40(6):1118-1119.

[8]谭运江,彭朝霞.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3):159-16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