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基层卫生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王亚丽摘要:目的 观察基层卫生院全科开展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血压控制效果、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护理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GSE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基层卫生院全科开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康复护理;老年高血压;生活质量;自我效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日常生活与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改变,高胆固醇与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进而导致高血压发病率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1~2]。高血压主要包括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与患者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年龄、遗传等因素有关[3]。此外,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较长,患者需长期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极易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基层卫生院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外治疗的主要场所,需重点强化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4]。本研究旨在观察基层卫生院全科开展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参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14±5.18)岁;
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9±0.35)年。干预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15±6.8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0.9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舒张压(DBP)≥90 mmHg,收缩压(SBP)≥140 mmHg;神志清楚,可以正常沟通交流;临床资料齐全;诊断符合《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中的标准[5];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半年内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继发性高血压;存在其他躯体疾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伴有血液性疾病或免疫障碍;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向患者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手册,内容涉及高血压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主要症状以及相关预防措施等,并予以口头宣教。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及用药护理。
1.2.2 干预组给予康复护理
(1)组建康复护理小组:全面评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病程、机体营养现状、康复需求、疾病知晓程度、性格特征、生理病理特点等,明确患者康复期存在的行为改变,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认知、用药、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等方面。定期评估康复干预效果,不断优化护理方案。
(2)认知干预: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强调规范用药、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引导其改善自身行为。定期在基层卫生院内举办高血压知识健康讲座,为患者播放高血压防治相关宣教视频,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适时予以心理支持,消除负性情绪。
(3)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定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以及擅自更改用药剂量的危害,用书面的形式记录患者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服用时间及不良反应,便于患者记忆;并将其粘贴于药物外包装上,可使用颜色鲜艳的标签做好标记。
(4)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与健康饮食之间的关系,嘱其日常饮食中多以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为主,避免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控制钠盐摄入量。
(5)调整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戒烟戒酒。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
(6)运动指导:根据患者个人耐受程度及兴趣爱好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走、打太极拳、散步等。
两组均持续干预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压:护理前后采用水银柱台式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肱动脉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范围为60~90 mmHg,收缩压正常范围为90~120 mmHg。(2)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护理前后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评估,总分为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每个维度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
两组护理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GSE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GSE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SF-36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需终生服药控制血压水平,注重调整日常生活方式与饮食,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部分甚至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存在诸多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极易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6]。基层卫生院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健康管理的重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如何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全面且有效的长期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健康,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基层临床研究重点。
常规护理较为被动,以遵医嘱用药为主,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护理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参照组
(P<0.05);两组护理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GSE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
(P<0.05)。说明基层卫生院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本研究中,康复护理涉及认知、用药、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等诸多方面,强调患者动机与行为相互协调,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帮助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进而强化自我效能感,促进机体康复。组建康复护理小组可实现个性化管理,精准干预血压升高的行为因素,避免“一刀切”[7]。认知行为干预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破除“无症状不服药”的错误观念,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通过个性化沟通使患者将掌握的高血压知识内化为日常行为,形成健康信念。用药指导可保证患者用药更加规律,解决“忘记服药”痛点,确保降压药持续发挥作用,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再次住院的风险[8]。饮食干预可保障患者日常饮食更加健康,符合高血压疾病特点,减少水钠潴留,避免动脉硬化持续进展风险,从而保持良好的机体状态。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夜间高血压风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可增强迷走神经张力,抑制交感过度激活,降低外周阻力,保持血压稳定。此外,基层健康讲座有利于构建互助社群,减少患者孤独感,强化社会支网络。
综上所述,基层卫生院全科开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保障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苏琳,杨依,邢佳蕊.以动机行为转化为指导的康复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1,27(23):123-125.
[2]陈丽娜,陆艳芳,周焕芳,等.全科理念下基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4-97.
[3]马赣玉,陈诗源,吴焕坤.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10):1349-1352.
[4]徐鋆娴,马小琴.国内老年康复护理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护理与康复,2021,20(2):18-21.
[5]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分会.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3):257-268.
[6]毛淑云,李少玲,刘静萍.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同感心沟通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1,27(16):87-89.
[7]伏瑜,辛玲,邓忠玲,等.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对ICU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40(9):2463-2468.
[8]刘洁,陈花,杨侠,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20,31(24):3261-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