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万平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肇事肇祸危险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定量表(BI)]及暴力攻击行为风险。结果 两组护理前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暴力攻击行为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及暴力攻击行为风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暴力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发病特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异常,混乱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是其典型症状,患者很难自行分辨出现实和想象,甚至丧失正常社交活动能力[1]。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大脑结构异常、妊娠期出现问题以及后天的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由于功能缺陷,出现偏执症状或不同程度的暴力倾向[2]。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可对患者个体、家庭以及社会构成持续压力。早期发现并给予药物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病后带来的伤害[3]。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患者暴力风险,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安全性和治疗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为男性。对照组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6.48±2.61)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12±0.27)年;监护人男20例,女20例;监护人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51±1.21)岁。观察组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61±2.5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21±0.31)年;监护人男22例,女18例;监护人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41.31±1.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5];病程>2年;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先天性精神障碍;合并脑器官实质性损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必要时给予一定的保护性约束,鼓励其参加自主活动,按时进行口头宣教,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1.2.2 观察组给予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1)评估:采用自制暴力攻击行为风险评估表评估新入院患者是否具有攻击行为,根据不同分值对患者进行不同的约束及指导,包括身体约束、运动及语言指导等。

(2)风险分级护理:第一,低风险。取消身体约束护理,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指导其避免各项危险行为,为其讲解身体约束的危害性,同时告知采取身体约束的标准。对患者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优秀者公开表扬,并给予奖品鼓励。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安全性高的文娱活动,小组活动时间控制在30~60 min,避免时间过长消耗患者的耐性。第二,中风险。将身体约束作为备用选项,于必要时采取。确保患者的个人行为均在护理人员视野之内,同时避免其接触一切锋利物品,以免发生自伤或他伤。给予患者运动方面的护理干预,例如快步走,做体操,诗歌朗诵等不需要使用工具的项目,并鼓励其进行自主选择,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单项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1次/d,4~5次/周,以保证患者身体素质的提升。第三,高风险。对高风险患者实施一对一监管护理,对病房进行无死角清理,避免出现小刀、剪刀等利器,对患者加强看管。做好服药监督工作,确保患者完全吞服,严格避免出现藏药、吐药的行为。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行护理工作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出现过激行为或语气对患者造成刺激。当患者突发情绪激动和暴力行为时,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安抚患者,并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善患者暴躁情绪。随后通过患者家属等可信人员与之沟通,诱导患者放弃攻击行为,同时进行正向引导,提高其自我认同及安全感。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情绪发泄方式,降低暴力行为发生风险。

(3)复评:每月对低危患者进行一次暴力风险综合评估,中危患者至少2周进行一次暴力风险综合评估,高危患者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暴力风险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更改患者风险等级,避免出现等级错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

同时观察组给予其他综合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松弛治疗、低频磁疗、睡眠仪治疗、暗示治疗等,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我表达,并通过积极反馈和理解性回应给予患者帮助,指导有效调节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技术等,减轻焦虑和压力。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肇事肇祸危险度:护理前后采用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评估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效度为0.96)评估。0级不符合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为口头威胁、喊叫,但无打砸行为;2级为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为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为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5级为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进行纵火、爆炸等行为。(2)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定量表(BI)[6]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3)比较两组暴力攻击行为风险:采用暴力攻击行为风险评估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1,效度为0.946)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暴力攻击行为风险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比较

两组护理前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暴力攻击行为风险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暴力攻击行为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随思维、情感及行为的混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社交[7]。由于该疾病特殊性,患者需长期住院接受治疗,导致其社会功能及精神状态逐渐衰退,表现出情感淡漠、社交孤僻、自残及暴力等症状,缺乏正常沟通及生活自理能力,难以融入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难。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除采取及时的治疗外,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暴力攻击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评估,预防患者出现不良行为,以建立或恢复患者对自身、他人以及社会有益的行为为目的,进而降低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8]。护理人员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患者生活环境,减少可能引发冲突的刺激因素,合理安排病房结构,确保患者生活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同时,护理人员保持与患者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沟通并共同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帮助患者减少应激反应。此外,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和精神科专科设备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患者精神症状,从而减少攻击行为。同时,暴力风险评估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早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风险因素,如极度焦虑、情绪失控、过度紧张等,从而针对性给予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如心理治疗、工娱治疗、低频磁疗、放松训练、情感疏导、音乐治疗、松弛治疗等,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情绪失控引发的暴力行为风险,改善患者整体心理状态。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生活能力训练,每周进行健康宣教,帮助其不断适应与强化日常生活事件,逐渐建立生活自理能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也能够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支持度,进而更好地配合各项护理干预,帮助矫正行为、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丰富精神娱乐等,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综上所述,基于暴力风险评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及暴力攻击行为风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潘中杰,李拴荣,石彩晓.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测评儿童青少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效度和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8):618-622.

[2]李海根,李聪慧,董莉莉.基于暴力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2023,35(7):176-179.

[3]李水花.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价值及对睡眠障碍、危险行为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3):563-565.

[4]赖燕,蔡文婷,杨雅杰.基于暴力风险评估表指导的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22,29(12):121-123.

[5]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精神分裂症脑结构MR数据采集、质控和分析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52(10):738-742.

[6]姚秀钰,邵静,王丽娜,等.京津冀地区精神科专科医院暴力攻击及风险评估现状与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36(33):2616-2622.

[7]姜建茂,叶芬,韩灿忠,等.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房树人心理绘画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和社会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8):137-140.

[8]陈刚,黄杰萍,谭桂燕,等.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8(2):290-29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