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手性肌醇在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早期预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 张利芳 曾燕飞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高危孕妇早期预防中应用D-手性肌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医院收入的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2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4例,对照组口服叶酸,研究组口服D-手性肌醇(DCI)+叶酸,比较两组孕期与分娩期并发症率、分娩方式、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孕期BMI增加情况及新生儿体重。结果 研究组孕期GDM、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早产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期体重及BMI增加量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早期预防中应用DCI干预具有显著益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发病风险,还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及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D-手性肌醇;分娩期;并发症;剖宫产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代谢异常[1]。这种情况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产后出血、自然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过大等。妊娠糖尿病与妊娠早期摄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导致的营养过剩密切相关。妊娠早期被认为是最适合干预GDM高危人群的时期,妊娠中期被诊断出GDM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2]。有许多研究专注于GDM高风险人群,指出在怀孕早期为她们提供饮食和运动指导以及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GDM发病率[3~4]。近年来,关于肌醇在控制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加。D-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DCI)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多元醇,被归类为B族维生素。DCI通过提升体内胰岛素活性物质DCI-IPG机制,具有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因此补充肌醇可以改善GDM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GDM高危孕妇早期预防中应用D-手性肌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医院收入的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2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4例。两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建卡孕周<16周;满足孕期BMI>24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GDM病史、巨大儿生育史、死胎死产史、建卡时尿糖+中的任何一条。排除标准:妊娠前已明确诊断存在1型或2型糖尿病;多胎妊娠;存在精神或认知障碍,无法完成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叶酸(国药准字H35020215),
0.4 mg/次,每日1次。干预组给予口服角豆提取物(D-手性肌醇)527 mg+叶酸0.4 mg(国药准字与对照组一致),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如GDM、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膜早破等。所有孕妇在妊娠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OGTT 2 h血糖≥11.1 mmoI/L确诊为糖尿病;OGTT试验,空腹血糖≥5.1 mmol/L,1 h血糖≥10 mmol/L,2 h血糖≥8.5 mmol/L,确诊为妊娠糖尿病[5]。(2)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剖宫产、阴道助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感染等。(3)比较两组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孕期BMI增加情况及新生儿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孕期GDM、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早产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母婴体重指标比较
研究组孕期体重及BMI增加量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见(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龄孕妇数量的逐渐增加,GDM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6]。长时间高血糖状态可能增加孕妇感染、羊水过多、流产等风险,同时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胎儿血糖代谢异常。如果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针对性干预,GDM可能在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新生儿出现代谢综合征异常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对存在GDM高危的孕妇来说,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临床需做好GDM预防和围产保健工作[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孕期GDM、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早产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阴道助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期体重及BMI增加量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孕期糖代谢异常不仅会增加孕妇并发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和妊娠结局。肌醇,亦称作胞糖醇,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多元醇,在自然界中被广泛认可作为水溶性维生素,常见于各种食物中,并被广泛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使用[8~9]。肌醇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不同的构型,其中在人体内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为肌醇(MI)和DCI两种形式。在一些胰岛素介导的生物学过程中,小分子肌醇磷酸聚糖(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s)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磷酸聚糖介导体通常是由细胞膜表面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酯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磷酸聚糖通过与受体蛋白相互作用,促进胰岛素受体的激活和糖代谢途径的调控。这种信号传导通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研究人员对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并认识到肌醇磷酸聚糖(Inositolphosphoglycan,IPG)在胰岛素信号传导中的关键地位,IPG进入细胞内可影响细胞内代谢过程[10~11]。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受阻或减弱,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12]。DCI结构与pH2.0型胰岛素调节介质相似,它是胰岛素第二信使磷酸肌醇葡聚糖(IPGS)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肝脏脂肪代谢,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13~14]。在血糖代谢中,糖原合成扮演着关键角色,DCI可提高肝脏和骨骼肌内PI3K、AKT和GS基因表达,抑制GSK3β基因表达,这一作用有助于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敏感性,促进糖原合成,减轻胰岛素抵抗,最终降低血糖[15]。
综上所述,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早期预防中应用DCI干预具有显著益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发病风险,还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及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杨春霞,谢胜群,李娟.早期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39-141.
[2]范洪媛,燕美琴,赵希林,等.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20):2445-2451.
[3]黄丽娟,左守霞.早期医学营养结合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治疗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23):36-40.
[4]田晓艳,白晓琳,王振宇,等.酶法提取苦荞D-手性肌醇及体外降糖活性[J].现代食品科技,2023,39(5):32-40.
[5]张萍,蒋青,张笑燕,等.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饮食行为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20,34(21):3796-3800.
[6]张泽生,张梦娜,高云峰,等.D-手性肌醇对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糖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7):66-71.
[7]侯艳艳,管晓娟.基于ADOPT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6(27):162-164,186.
[8]张泽生,张梦娜,高云峰,等.D-手性肌醇及D-松醇对缓解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9):58-63.
[9]崔彬彬,叶明珠,黄琦.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血糖管理决策行为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 2023,30(5):596-599.
[10]高丽鹤,宋扬,王鹏,等.D-手性肌醇对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52 (6):631-633.
[11]冉然,严伟,黎霞,等.苦荞麸皮正丁醇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效果[J].食品工业科技,2018,(3):296-300.
[12]张泽生,张梦娜,高云峰,等.D-手性肌醇对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糖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7):66-71.
[13]杨春霞,谢胜群,李娟.早期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39-141.
[14]范春雪,魏敏,张丹丹,等.D-手性肌醇对db/db小鼠降血糖和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 34(12):1713-1718.
[15]贺静,张艳丽,王丽萍.肌醇立体异构体对妊娠糖尿病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0,11(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