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梁路

摘要: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症状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幻觉、错觉、思维混乱、思想异常及焦虑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PRS、PANSS以及MO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减轻患者攻击行为,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丙戊酸钠;奥氮平;攻击行为;思维混乱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病,部分患者伴有攻击行为,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需要积极治疗[1~2]。针对精神分裂症,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认知疗法、心理疗法以及对症治疗为主[3]。常见治疗药有奥氮平,但单纯应用奥氮平治疗有效率仍然较低,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存在较为频繁的攻击行为[4]。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值得关注。丙戊酸钠片对多种情况下发作的惊厥、攻击等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5~6]。本研究纳入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确诊精神分裂症;符合丙戊酸钠、奥氮平治疗适应证;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检查资料完整;配合治疗;初诊初治。排除标准:对丙戊酸钠或奥氮平过敏;入组前1个月接受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奥氮平,400~600 mg/次,

1次/d,治疗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口服,600 mg/d,1次/d,治疗5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幻觉、错觉、思维混乱、思想异常以及焦虑等症状缓解时间。(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3)比较两组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疾病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包含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从1分(无症状)到7分(症状非常严重);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3个维度,该采用7级评分,从1~7分别代表不同的严重程度;采用改良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包括言语攻击、对财物的攻击、自身攻击和他人攻击4个维度,每个维度0~4分。(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便秘、乏力嗜睡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幻觉、错觉、思维混乱、思想异常及焦虑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BPR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3、4、5周后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3、4、5周后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5 两组MO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MO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3、4、5周后MO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患者存在思维、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易不接受治疗,无法正常地适应社会[7~8]。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进行性加重[9]。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达到良好或完全的临床控制,降低攻击行为发生率[10]。奥氮平虽然能控制病情,但起效比较慢,且长期单一用药易导致药物耐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幻觉、错觉、思维混乱、思想异常及焦虑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PRS、PANSS及MO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奥氮平通过阻断大脑中D2受体,降低患者攻击行为发生风险;配合丙戊酸钠治疗,其能够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镇静、安神等药理作用,减轻或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达到控制攻击行为发作的治疗目的,提高整体疗效[11]。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减轻患者攻击行为,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孟祥宇,赵顺来,王华真,等.丙戊酸钠与利培酮或喹硫平联合对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24):90-93.

[2]陈洪,魏文灿,魏小兰.丙戊酸钠在精神疾病应用中致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0):136-139.

[3]朱鹏,成颖,唐水友.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2):17-19,73.

[4]赵哲婷,徐方,陈磊,等.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及对认知功能、PRL、GH、Hcy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2,35(8):44-47.

[5]金莹,李觉,朱明环,等.丙戊酸钠与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氯氮平抵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3):388-393.

[6]陈粉桃.奥氮平与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治疗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5):9-11.

[7]张爽,尹利国,王晓磊,等.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伴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9):55-56,59.

[8]尹以华,陈富军.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49-51.

[9]苏中华,司天梅,于欣,等.济宁市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及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3):175-180.

[10]张爵飞,蒲勇,余灵燕,等.丙戊酸钠缓释片辅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140-141.

[11]石晓霞,安善佐,季爱民.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冲动行为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2):3-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