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 曾建好 余杰文 高春凤

优质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扣眼式穿刺法,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优质护理;皮下血肿;隧道狭窄

血液透析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减轻肾脏负担,还能将血液中的废物与毒素清除,使患者预期寿命延长。血液透析前需构建血管通路(长期),首选动静脉内瘘。有研究指出,动静脉内瘘是临床常用的透析通路,具有便捷性、安全性,不仅能降低穿刺难度,而且能延长应用周期,保证血流丰富,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动静脉受损,降低感染发生率,避免因更换内瘘导致机体受损[1]。扣眼式穿刺法是近几年临床常用方法,但由于部分患者缺少对扣眼式穿刺法的认知,穿刺时容易出现紧张、穿刺不配合情况,导致穿刺效果不理想。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穿刺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2]。常规护理干预内容过于形式化,无法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加之护理工作开展侧重于疾病结果,缺少对患者的整体关注及健康宣教,很多患者未清楚认识到维护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优质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主体,夯实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旨在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38.52±1.25)岁;透析时间3~5 h,平均时间(4.05±0.22)h。研究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38.61±1.23)岁;透析时间3~5 h,平均时间(4.03±0.24)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根据《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4],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有较高穿刺依从性;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血管硬化;瘢痕体质;局部皮损、溃烂;无法固定穿刺针;对研究不配合或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透析注意事项,同时对其进行生活、膳食指导。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告知其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透析治疗结束当天,保证患者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情况,保证瘘侧肢体清洁干净,避免在该侧进行输液、抽血等操作。告知患者禁止做剧烈、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1.2.2 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

(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等;建议家属对患者多加陪伴,给予其精神、心理层面的鼓励,缓解患者身心压力;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2)健

康宣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健康宣教,如发放图文手册、视频解说等,增强其健康意识,使患者深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进展,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此外,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频率。(3)体位干预:形成内瘘后,指导患者抬高内瘘侧肢,或将其悬吊,防止压伤内瘘侧肢,避免水肿。(4)疼痛干预:穿刺过程中可与患者沟通交流,转移其注意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内瘘穿刺,降低患者疼痛敏感度;如果患者疼痛不耐受,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避免穿刺疼痛加重应激反应,稳定机体代谢,保障穿刺安全。(5)并发症干预:穿刺结束后,告知患者可能出现不适情况的时间,嘱其无需过度担心,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平卧,肢体与患肢呈30 °~45 °,减轻手臂压迫,使进针更快更准;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嘱患者控制饮水摄入量,以免水肿增加穿刺难度。告知患者多进食营养物质,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提高肌肉功能,防止隧道呈现深浅不等情况。此外,做好基础护理,使穿刺点始终处于干结状态,避免感染。(6)细节干预:日常密切观察患者内瘘局部畅通情况、有无渗血以及肢体末梢血管充盈情况,若患者手指出现疼痛和发冷症状,应立即告诉医师并配合处理。注意避免内瘘包扎过紧,禁止在瘘肢测量血压、输液和抽血。同时,内瘘使用期间,可在透析结束前3~5 min于针眼处覆盖无菌纱布,防止内瘘渗血,用弹力绷带固定。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剧烈,分值与疼痛感呈正比。(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评估,包括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及社会功能8个维度,每项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如皮下血肿、血栓形成、隧道狭窄、穿刺点渗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参照组并发症率为20.00%,高于研究组的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研究发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者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直接影响治疗预后和患者病情[5]。因此,临床不可忽视护理服务在患者预后、病情控制方面的重要性。既往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护理效果有待提高,相关护理内容过于流程化,护理工作以被动执行医嘱为主,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未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部分患者治疗配合度不高,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6]。

优质护理重点在于保证对护理服务更具优质性,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理念,引入质控模式,改善常规护理缺陷,不断优化护理内容,同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7~8]。优质护理干预还充分体现了护理服务的全面化及细致化特点,重在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性[9~10]。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

(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20.00% vs 5.00%,P<0.05)。说明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其疼痛程度。分析具体原因: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指导其适当抬高内瘘侧肢体,可有效降低血栓、皮下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舒适度;结合患者疼痛耐受情况进行护理配合,转移其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干预,阻滞疼痛传导,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加强对患者的生活干预,重视健康宣教,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指导其进行相关功能锻炼,严格控制刺激性食物摄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有利于改善其营养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保障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12]。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麦建玲,桂屏,方坤洋,等.跨科延续优质护理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营养,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3,36(3):147-150.

[2]方莉,陈磊,黄桂英.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角度与疼痛的优质护理[J].吉林医学,2023,44(10):2951-2953.

[3]孟双双.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2,35(9):172-175,178.

[4]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医师分会血液透析充分性协作组.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4):2748-2753.

[5]何雁影,李雁.优质护理服务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8):271-273.

[6]陈娜.优质护理服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21,10(25):127-128.

[7]毛贝贝,刘红群.对采用高位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

[8]司东茹.优质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22):349-351.

[9]江琴.PDCA循环护理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0):71-73,77.

[10]冯娅飞,华琳.分阶段管理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管控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19):183-186.

[11]徐娟,李花.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干预结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14):169-172.

[12]邹贤顺,樊荣,徐笑容,等.优化护理模式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名医,2023(22):153-15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