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药学分析

作者: 马志清 马仁慧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药学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9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B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C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三组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前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IL-6、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相较于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介质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胃炎胃溃疡;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白细胞介素-6

胃炎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的炎症及坏死性病变,典型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反酸、灼烧感等。若治疗不及时,胃肠黏膜血管痉挛,影响局部血供,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引发胃黏膜糜烂,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1~2]。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是三种代表性的质子泵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为胃黏膜修复提供有利条件[3]。尽管这三种药物在药理机制上存在共性,但在具体药效、耐受性等方面却各有特点[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9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26.78±6.85)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2.14±1.58)个月;B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6.85±6.93)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24±1.46)个月;C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6.88±6.79)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2.19±1.31)个月。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5]的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存在心功能严重不全或心力衰竭者;存在恶性肿瘤。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予以克拉霉素片口服,0.5 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口服,1 g/次,2次/d。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20 mg/次,2次/d;B组予以兰索拉唑片口服,30 mg/次,1次/d;C组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40 mg/次,1次/d。三组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比较三组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胃胀、厌食、泛酸嗳气、上腹剧痛。(3)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胃肠道不适、头晕不适、药源性皮疹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A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B组、C组(P<0.05)。见表1。

2.2 三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A组治疗后胃胀、厌食、泛酸嗳气及上腹剧痛等症状缓解时间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B组为26.67%,C组为20.00%,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胃炎是指胃黏膜出现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疾病,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导致,包括应激、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6],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慢性胃炎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疾病发展,可能会出现恶心、嗳气、食欲不振等表现[7]。胃溃疡是指胃内壁黏膜或更深层发生溃疡的疾病,多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会出现胃痛、黑便等症状。由于胃炎胃溃疡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采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药物治疗胃炎胃溃疡,正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8]。奥美拉唑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的质子泵从而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愈合,可显著改善胃炎胃溃疡患者厌食、腹胀腹痛、嗳气反酸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9]。兰索拉唑具有与奥美拉唑类似的抑酸作用机制,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泮托拉唑的抑酸作用强且持久,可改善患者胃黏膜状态,以缓解临床症状[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前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IL-6、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组(P<0.05)。表明奥美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在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药学分析中,各自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机制。但奥美拉唑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质子泵),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抑制胃酸,可缓解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提高胃黏液的质量,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11]。由于胃酸过多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及其相关症状的主要因素,因此降低胃酸可以迅速缓解胃胀、厌食、泛酸嗳气等症状。尹和兴研究表明,服用奥美拉唑后,症状通常在1~2周内会有所减轻,虽然奥美拉唑药效并非立竿见影,但相对于其他药物,其症状缓解时间更短[12]。奥美拉唑可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13]。张芝等[14]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能降低胃炎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中IL-6、TNF-α等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此外,奥美拉唑抑酸作用强且持久,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使用较为安全,患者耐受性较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多可自行消失[15]。

综上所述,相较于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介质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陈艳玲.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J].医学信息,2022,35(10):134-136.

[2]吴佳玉,张正伟.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0):114-116.

[3]寇艳平.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3):125-127.

[4]韦仁海.对比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2):177-178.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9):768-775.

[6]刘颖,高菂.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PCT、GAS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2,39(4):565-567,571.

[7]黎勇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8):136-138.

[8]闫彬.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7):14-15.

[9]蔚艳萍.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4):20-22.

[10]崔雪靖,王龙光,张鹏飞,等.三种抑酸剂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4):609-612.

[11]刘东,冯变玲,张蓉,等.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6):18-22.

[12]尹和兴.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8):83-84.

[13]孔玲玲,张中唐,任婷婷.奥美拉唑、伊托必利结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慢性胃炎合并血糖异常的疗效及其对HDL-C、HbAlc水平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5):867-870.

[14]张芝,谢伟林.高剂量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老年HP胃炎的疗效及对GH、G-17、PGⅠ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1):2311-2314.

[15]韩芳,张利娟,杜勇.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溃疡愈合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J]. 临床内科杂志,2023,40(5):346-34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