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 孟文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炎症性的肺损伤,病理特点是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进而会引发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ARDS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通常由感染、创伤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引发。以下详细介绍重症监护室(ICU)中ARDS患者的呼吸治疗与护理协同措施。
ARDS的呼吸治疗
机械通气
(1)小潮气量联合中高度呼气末正压(PEEP):这是治疗ARDS时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的基础。小潮气量可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和肺损伤,中高度PEEP有助于维持肺泡开放,改善氧合。
(2)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是重症ARDS患者的主要抢救性策略,有助于改善气体交换、呼吸系统顺应性,并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3)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于经标准肺保护通气和俯卧位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ARDS患者,可考虑应用ECMO,能够提供体外气体交换,支持患者心肺功能恢复。
镇痛与镇静管理
ARDS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时,常需要镇痛和镇静治疗,以减轻疼痛、焦虑和人机对抗。镇痛和镇静管理需遵循最小化镇静和减少药物积累的原则,使用短效、无活性代谢物或活性代谢物极少的药物,如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并定期评估其意识状态和呼吸驱动,避免过度镇静。
ARDS的护理协同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
ARDS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迅速,护士会密切监测其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护士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肢体温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气道管理
ARDS患者常存在气道梗阻、痰液堵塞等问题,护士会定期对其吸痰,确保气道通畅。在吸痰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操作技巧,避免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关注其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营养支持
ARDS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护士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提供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实施营养支持时,护士会关注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避免发生误吸、腹泻等并发症。
心理护理
ARDS患者在ICU中常常面临生死抉择,心理压力巨大。护士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包括倾听患者主诉、提供安慰和鼓励、协助患者与家属沟通等。对于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患者,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ARDS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肾功能损害等。护士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包括定期更换输液器和导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血栓形成等。
多学科团队协作
ARDS患者的治疗与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医生负责制定治疗方案和调整呼吸机参数;护士负责执行医嘱、监测生命体征、进行气道管理和营养支持等;物理治疗师负责患者的康复锻炼等。通过紧密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治疗与护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