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难愈合“水泥”来修复

作者: 霍玉龙

城市建设中盖楼、铺路都离不开水泥。但如果说水泥也能治病,你相信么?在骨科,常会使用到骨水泥,用来修复骨折、糖尿病足等导致的难以愈合的创面。

什么是骨水泥

骨水泥是一种骨科医用材料,又名骨粘固剂。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在凝固固化后的外观和物理特性颇像建筑、装修用的水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

骨水泥的基本化学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其良好的可塑性、化学惰性和机械性,广泛应用于外科植入手术中。早在20世纪30年代,骨水泥便被开始用于医学领域。其最早被应用作为牙科医用材料使用,之后逐渐应用于骨科,如关节置换、填充骨缺损、骨折内固定、骨肿瘤微创术等,主要发挥着填充、固定的作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骨水泥为了适应临床需求,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形式,比如按照一定比例将抗生素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制成了抗生素骨水泥,针对各种难治性创面修复有非常好的疗效,可大大控制感染、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手术费用、降低手术风险。

抗生素骨水泥最早被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后来临床发现,抗生素骨水泥同样能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形成一层透明诱导膜覆盖创面,大大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因此近几年被应用于糖尿病足等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修复。

骨水泥修复骨折术后难愈合创面

各种开放性骨折或多发粉粹性骨折等严重骨折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软组织的严重挫伤或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特别是当合并有骨骼、肌腱、神经以及血管等重要组织外露时,创面处理更加复杂。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提前干预关闭创面,大范围的创面非常容易感染并继发骨骼、肌腱、神经以及血管等重要组织坏死等,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功能永久障碍甚至截肢。

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在评估创面情况后,即可开展抗生素骨水泥技术。第一步,在清除受伤坏死的组织后,填塞抗生素骨水泥控制感染,使受伤创面得到充填、覆盖、隔绝。在保护创面骨质、肌腱等软组织的同时,诱导生物膜形成,使局部抗生素浓度达到静脉用药浓度的数十倍,且抗生素释放周期长达3周以上。第二步,待创面情况稳定、新鲜的肉芽组织长出覆盖骨骼肌腱后再行创面植皮术,术后一般恢复良好,7 d后治愈出院。

在复杂骨折术后创面修复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技术,一方面添加了能够抵抗感染的抗生素成分,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填充在植入物与骨组织之间的空隙,通过持续释放抗生素,达到有效灭菌、治疗局部感染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骨水泥对创面覆盖,能刺激创面生成生物膜。由于生物膜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既能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又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再者,对于骨折患者而言,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不限制局部功能活动,能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骨水泥修复糖尿病足创面

糖尿病患者大都存在下肢血运差、细小动脉硬化甚至闭塞情况,因此一旦腿脚受伤,容易发展为慢性难治性创面,进而发展为骨髓炎、脓毒血症,最后不得不截肢。

针对糖尿病足的感染治疗,清创必不可少。在清创后,会产生一个需要管理的死腔。如果残留的死腔不封闭或愈合时间长,会增加再次感染的风险。但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因为抗生素治疗而产生强耐药性,给后续治疗管理带来难点。这时,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就非常有优势,可以根据临床需求将其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占位器,可以消灭死腔,隔绝外界细菌,降低创面感染的风险。同时,骨水泥混合了抗生素,植入患者体内后可以为局部感染提供较高浓度的抗生素,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局部感染的目的,避免了全身长期应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且持续时间长,从而促进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周期,降低截肢风险。

抗生素骨水泥的优点

长效、精准抗感染

抗生素骨水泥可以通过覆盖在创面表面上,准确在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形成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时的局部浓度,避免因抗生素用量不足导致耐药菌株出现,且释放周期可长达3周以上,从而能更加长效和精准地杀灭细菌,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

促进创面愈合

抗生素骨水泥覆盖在创面上释放抗生素的同时,也可以在骨水泥周围产生诱导膜,还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填补伤口组织缺损,给创面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保护创面骨质、肌腱等软组织

在血运差的部位,抗生素骨水泥消灭死腔、死角及细菌生物膜更有效,起到封闭创面的作用,减轻长期换药带来的疼痛问题,降低组织外露肌腱骨质坏死,减少了手术带来的创伤。

此外,抗生素骨水泥放置简单,不限制活动,患者能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局部应用还能降低全身使用抗生素的毒性风险。

骨水泥的其他应用方向

关节置换术

医生在骨水泥硬化前,将其置于准备更换关节的部位,随即安上人工关节。等到反应结束,局部温度会稍微升高。此时,与建筑水泥同样坚固的骨水泥便可以成功地将人工关节与人体骨骼牢牢镶嵌在一起。手术后经过短期的康复,换上的人工关节即可发挥作用。

骨质疏松骨折

骨质疏松是引发老年人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罪魁祸首,此时可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也就是俗称的骨水泥手术。骨水泥凝固前的流动性很好,可以轻松通过穿刺针进入椎骨,然后顺着疏松的椎骨内部骨折裂缝弥散开来;大约10 min后,骨水泥凝固,把骨头里的裂纹粘住,而且坚硬的骨水泥可以在骨头内部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椎骨更结实。整个治疗过程只需20~30 min。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者人工骨,达到稳定骨折、缓解疼痛的目的。

肿瘤骨转移治疗

对于绝大多数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来说,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对骨转移患者行骨水泥注射,能提高骨质的生物力学性能;利用骨水泥凝固的性质,可阻断肿瘤细胞的供血、供氧,起到抑制和消灭肿瘤细胞目的。该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大多数患者疼痛在24 h内缓解。

骨水泥术后康复须知

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患者经骨水泥治疗后,疼痛程度可以减轻 90% 以上。骨折患者灌完骨水泥后,通常术后隔天就可以下床正常行走。为避免再次受伤,建议患者穿戴背架,避免搬重或骑乘电动车。另外,需要特别注意术后定期复查和监测,监测骨水泥的固化状态和恢复情况,禁止随意用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