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 袁敏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硬膜外;胶原酶;疼痛程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脊髓等,引发疼痛,这也是日常生活中腰腿痛的常见原因[1]。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是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可选择性地溶解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和纤维环,减小或消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减轻疼痛、缓解病情[2]。当前,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一般采用常规护理,但在心理护理、疼痛管理和持续护理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护理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管理,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其疼痛感,出院后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护理支持,弥补常规护理不足,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3]。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接受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手术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合并其他骨折未恢复;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加强饮食管理,保证营养均衡,予以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促进伤口恢复,忌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影响伤口愈合。每天清洁病房、更换床单、保持整洁卫生、定期通风,维护良好的病房环境。
1.2.2 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
(1)术前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通过放松训练、心理暗示等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增强患者信任感。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状况、基础疾病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摆放正确的手术体位,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3)术后护理: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物理止痛或药物止痛。密切关注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如感觉功能、运动功能等,对已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需及时报告并协助医生处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性状和排出量,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判断依据。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保持病床整洁干燥,定期更换体位,减少皮肤受压,预防压疮。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团队需评估其具体情况,明确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康复锻炼、物理疗法等内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4)创新护理:通过精心设计的虚拟环境,引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降低对疼痛的感知,减轻应激反应。结合生物反馈设备,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包括肌电活动、皮温等,根据相应数据有针对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和调节,减轻其疼痛和焦虑情绪。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患者提供远程护理支持服务,包括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指导等,使患者居家时也能得到专业的护理支持。
(5)持续护理与随访:出院前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指导、饮食指导等。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康复进展,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使患者得到持续的护理支持。定期开展家庭护理教育讲座,使家属更能理解患者处境,并在生活中给予有效的照顾和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5]评估,总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简明量表(SF-36)[6]评估,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向病变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溶解突出的髓核和纤维环,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其他相关症状[7~8]。相关研究表明[9],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多数情况下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常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但难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综合护理结合了多种护理模式,如疼痛管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护理、持续性护理等,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多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术后患者效果显著。综合护理从多角度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通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针对性的镇痛方式,先给予物理镇痛,疼痛未有效缓解需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增强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11~12]。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阶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并落实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引入创新护理措施,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打造沉浸式的放松和疼痛缓解体验,降低患者疼痛阈值,减轻其负性情绪。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可跨越时间空间的阻碍,使患者出院后接受持续的护理服务与详细的生活指导,如腰部支具使用方法、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方法等。综合护理还注重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减轻其心理压力,满足其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付阳阳,王奕娴,李国娜,等.整合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20):3964-3968.
[2]刘真真.护理干预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135-137.
[3]张帆.手术室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20):58-59.
[4]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22,60(5):401-408.
[5]张瑞娟,庄惜兰,胡鹏涛.综合护理干预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5):274-276.
[6]许惠春,张强.手术室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9):116-119.
[7]王筱霞.专病护理模式对经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9):1422-1425.
[8]朱艳玲.围术期护理在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1):218-220,224.
[9]邓燕霞,周少华,王丽芳,等.快速康复护理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吉林医学,2020,41(7):1773-1774.
[10]王娟.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围术期整体护理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5):183-184.
[11]时宝萍,段伟锋,王雪利,等.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护理措施探究[J].养生大世界,2021(14):256-257.
[12]贾淑青,郭雅.轨迹框架护理模式对接受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0):3808-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