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心脏损害研究概述
作者: 罗春宇 郭家娟摘要: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病情进展,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心脏并发症,导致心脏损害。当前,西医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主要以降压和抑制心室重塑为主,临床多需联合用药,但存在个体差异、药物副作用、治疗依从性、药物依赖性及耐药性等方面的挑战。中医认为,高血压及其心脏损害的发生与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宜遵循益气活血、滋阴潜阳、祛痰化瘀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基于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调理,且无毒副作用。近年来,中医在高血压及其心脏损害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查阅中医治疗高血压心脏损害的相关文献,对高血压心脏损害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损害;脏腑功能;活血化瘀;滋阴潜阳
高血压的主要病理表现是体循环中的动脉血压持续增高,可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引起代偿性心肌肥厚。随着病情进展,进入高血压失代偿期,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等病理改变,这一系列病理过程被称为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述》[1]中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代谢危险因素广泛存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一项关于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5%[2]。如何积极控制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减轻靶器官损害为临床研究重点。鉴于此,对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药治疗进行论述,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心脏损害提供参考。
1中医病因病机
高血压心脏损害在中医理论中多归属于“眩晕、心悸、胸痹”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为其本,痰浊、瘀血、水饮为其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3]。长期情志失调,如忧郁、恼怒、惊恐等,可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进而引发肝阳上亢,气血上逆,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主水,纳气。劳欲过度、年老体衰等因素可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不足,阴虚阳亢,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从而引发高血压。心主血脉,主神志。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损伤心脉,导致心气衰弱,气不行血,血不利则为水,瘀水互结,损及心阳、心阴,气血衰败,最终发为心衰之病。高血压患者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紊乱,气机不畅,血行瘀滞。这种气血运行的紊乱又可加重脏腑阴阳的失调,形成恶性循环[4]。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眼底病变等,这些并发症的病机多与高血压的病机密切相关,如心脏损害多数由于心气衰弱、气血瘀滞所致。
2中医治疗
高血压心脏损害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辨证施治,调整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
2.1 中药汤剂
2.1.1 益气活血
病久气血推动无力,血络之中必有瘀血,瘀血不祛,则疾病迁延难愈。瘀血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发展的各个时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随着病情不断进展,血瘀也会逐渐加重[5]。郑亚威等[6]研究发现,临床常用的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心可舒胶囊及心脑舒胶囊均具有显著的降压和改善左室肥厚作用。代永佳[7]研究发现,在西药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并在抑制心室重塑方面疗效显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信号通路是心脏重构过程中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其过度激活可提高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水平,产生促心肌细胞肥大和促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8]。沈雁等[9]对血府逐瘀汤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能抑制AngⅡ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表达,延缓心衰进程。孙晓红[10]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症状,抑制左室肥厚,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AngⅡ表达水平。免疫-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关联密切,能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心血管损伤,进而加重高血压症状,故纠正高血压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十分重要,活血化瘀类方药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AngⅡ表达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抑制左室肥厚[11]。
2.1.2 滋阴潜阳
《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景岳认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者肝肾阴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证比例逐渐增大[12]。魏执真教授治疗高血压多年,以柔肝、育阴、潜阳为治法,创立的柔肝清眩汤临床疗效显著[13],其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单独应用缬沙坦胶囊,联用柔肝清眩汤可进一步控制患者血压,减轻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吴含[14]通过对照试验发现,加味天麻钩藤饮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降低血脂,改善心功能。蔡嘉洛[15]在对自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脏重构的研究中发现,天麻钩藤膏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心肌重构。清达颗粒是陈可冀院士的临床经验方,可显著降低心脏组织 p-p38/p38 的表达,通过抑制p38 MAPK通路改善高血压导致的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抑制心室重塑[16]。滋阴潜阳类方能从多途径、多靶点、多机制干预高血压及心肌肥厚,有效延缓心衰进程。
2.1.3 祛痰化瘀
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血证论》中提到:“须知痰水之为壅,由瘀血使然……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可见痰瘀两者关系密切,能互相转化。临床中高血压心脏损害的患者也常有多瘀多痰的表现。痰瘀互结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肌肥厚的主要原因。祛痰活血汤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肥厚情况,调节血脂。动物实验发现,其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Smad2/3蛋白表达、提高Smad7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心肌肥厚和纤维化[17] 。王静等[18]观察活血潜阳祛痰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线粒体的影响发现,其能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改善心肌肥厚状态。心脏对于能量代谢十分敏感,而线粒体是心肌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其正常运行对维持正常心功能和减轻心肌肥厚至关重要,祛痰化瘀类方可改善心肌线粒体功能,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心肌肥厚和纤维化。
2.2 针刺
针刺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为常见的中医外治法,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可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抑制心肌肥厚和心室重塑[19]。多项研究发现,针刺内关穴可有效降低血压,抑制心肌细胞中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过度激活,延缓高血压心肌肥厚进程[20~22]。纪智[23]通过动物试验发现,针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百会穴和太冲穴能有效降低大鼠心房钠尿肽(ANP)和AngⅡ蛋白含量,提高心肌组织中PI3K和Akt的mRNA-1及蛋白表达水平,推测其抑制高血压心肌肥厚进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激活心肌细胞PI3K/Akt通路有关。由此可见,针刺治疗高血压心脏损害疗效显著,能从调节交感神经、调控多种信号通路、降低血压水平、抑制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改善心肌肥厚情况,从而延缓病情进展。这些机制为针刺治疗高血压心脏损害提供了理论支持,表明针刺在高血压心脏损害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研究前景[24]。
3结束语
高血压心脏损害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治疗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发挥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有效降低血压,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线粒体功能,调节交感神经,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心肌肥厚、纤维化及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中医治疗高血压心脏损害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手段,强调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原则。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运用,中医在缓解高血压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中医治疗高血压心脏损害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规范和标准化等。未来,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中医在治疗高血压心脏损害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福祉。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2,22(04):20-36,40.
[2]张梅,吴静,张笑,等.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10):1780-1789.
[3]乔利杰,李彬,王永霞,等.近六年中成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证据图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9):5375-5382.
[4]韩德军,丁越佳,黄旭文,等.基于文献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异病同治规律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5):1581-1586.
[5]福美,乔海瑛.中医血瘀证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54-155.
[6]郑亚威,李婕,姚文强,等.活血化瘀类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5):1383-1391.
[7]代永佳.血府逐瘀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室重构状态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2):40-42.
[8]龙霖梓,刘征堂,靳冰,等.基于RAAS通路探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心脏重构的分子机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5):847-848.
[9]沈雁,韦红,靳春兰.血府逐瘀汤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3):313-319.
[10]孙晓红,陈学彬.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11):1455-1457.
[11]巴特,王泽然,孙楷航,等.免疫-炎症反应在针刺治疗高血压中的机制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10):96-101.
[12]许小泰,唐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3):86-89.
[13]李腾飞,张竹华,谢皛,等.柔肝清眩汤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2):2250-2253.
[14]吴含.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J].吉林中医药,2016,36(12):1223-1226.
[15]蔡嘉洛,宋雪云,朱贻霖,等.天麻钩藤膏对自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脏重构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9,25(18):27-31.
[16]王天一,祁江晗,张珊苑,等.清达颗粒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大鼠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药通报,2023,22(7):58-62.
[17]袁玲.祛痰活血汤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3.
[18]王静,董振华,符德玉,等.活血潜阳祛痰方改善肥胖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及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9):204-208.
[19]杨绍政,宁思思,孙玉霞,等.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44(12):911-915,921.
[20]张丽丽,樊小农,王舒.针刺对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9,39(8):809-813.
[21]徐萧洪,王舒.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6):620-624.
[22]辛娟娟,高俊虹,刘军,等.电针“内关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医杂志,2016,57(16):1406-1410.
[23]纪智. 电针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机理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24]熊兴江,王朋倩,姚魁武,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24):6592-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