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作者: 李建
摘要:目的 探讨支链氨基酸(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肝硬化饮食指导,观察组予以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ST、ALT、DBIL及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TP、ALB、PA及TR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可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和营养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益生菌;营养状态;肝功能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纤维性、弥漫性、进行性病变,可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1]。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部分患者伴有腹泻、腹胀、食欲减退、乏力等消化系统症状[2]。肝脏是多种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硬化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现象,严重影响预后[3]。针对这一现象,临床提出了改善患者饮食结构,增强其营养物质支持的治疗方案,但是单纯改善饮食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有待提高[4]。近年来,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广泛应用于改善患者营养不良,该营养制剂可补充蛋白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轻其肝胆负担[5]。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有学者发现将其应用于营养不良患者治疗中有益于改善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具有积极效果[6]。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参考《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7]中肝硬化的标准;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消化、吸收功能无障碍;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肝硬化饮食指导:制定合理膳食计划,每日监测患者体重变化;予以患者保肝和抗感染药物,叮嘱患者规范用药。
观察组予以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干预:通过营养管持续泵入肠内营养乳剂,每日50个单位,总量维持1 300 mL左右,初始流速为25 mL/h,待患者适应后增至110 mL/h;同时,予以贝飞达益生菌合剂,2次/d,420 mg/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营养状态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的营养状态得到极大的改善,为有效;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红素(TBIL)表达水平。(3)比较两组营养状态指标: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黏膜水肿、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TBIL及D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营养状态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营养状态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TP、PA及TR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肝硬化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其病情进展伴随着肝脏代谢功能逐渐衰退,可降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代谢水平,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机体进入高代谢状态,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显著增加,然而长时间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极易导致营养不良。此外,多数肝硬化患者伴有胃肠道疾病,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破坏肠道微环境,影响营养物质正常代谢。有研究表明,BCCA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增强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吸收能力,对受损的肝细胞具有一定修复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8]。还有研究指出,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肠道微环境,增强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机体康复[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ST、ALT、DBIL及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TP、ALB、PA及TR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于肝脏代谢功能降低和肠内菌群失调,因此治疗应从改善肝脏代谢、肝功能及调节肠内菌群方面入手。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是一种肠内营养支持药物,含有丰富的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这些氨基酸参与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使用该制剂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代谢水平。此外,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代谢主要发生在骨骼肌中,可减轻肝脏代谢负担,为机体提供能量,是肝硬化患者理想的能量来源。益生菌在临床应用广泛,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感染性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效果良好。肝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随着剂量增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患者肠内菌群环境,进而引起腹泻、胃肠黏膜水肿等胃肠道疾病。益生菌可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增强肠道细胞活性,修复肠黏膜屏障,显著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BCAA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可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和营养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曹志娟,江东,邓静,等.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和白蛋白相关免疫、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9):1734-1738.
[2]杨蕊,周晓宇,王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赋权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4,40(13):2256-2259.
[3]方志克,王安琪,黄今平.整蛋白型复合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失代偿伴营养不良风险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肝功能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4,35(3):328-330.
[4]祁喜平,马蓉霞,李静,等.活血化瘀中医干预法对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血清营养指标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5):23-26.
[5]王翔宇,朱文艺,周洁,等.支链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3,52(13):1970-1973.
[6]刘芳,郑森元,冯娟.卡维地洛联合益生菌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4,34(5):401-404,408.
[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谢渭芬,唐承薇,等.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23,28(5):275-296.
[8]孙勇.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采取鼻饲支链氨基酸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1):167-169.
[9]朱菲,陈明艳,李曼.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