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 张艳艳 林燕花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依从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无缝护理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挑战,由于其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的特点,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护理和自我保健以控制病情进展[1]。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更新,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逐渐受到关注。该模式通过医院、社区和家庭三方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2~3]。医护人员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提供定期的随访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患者康复和自我管理同样重要[4]。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8~52岁,平均年龄(45.14±6.59)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7~52岁,平均年龄(45.20±6.4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0)的诊断标准[5];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肝脏疾病或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每日消毒床单位,定期开窗通风,维护病房的整洁卫生;开展常规健康宣教,向患者科普病情相关知识。
1.2.2 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
(1)医院层面: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向其详细解释治疗目的、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通过倾听、理解、支持等方式,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指导其应对不良心理状态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定期开展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传播途径、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护能力;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治疗情况、药物副作用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2)社区层面: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定期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遵医嘱用药等;社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患者提供连续、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包括定期随访、健康咨询、药物配送等,使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支持;社区开展病友交流活动,使其通过与其他患者交流治疗经验,获取治疗心得、建议、情感支持及心理安慰,有效减轻其因疾病产生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3)家庭层面: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家庭护理计划,明确家庭成员在患者护理中的职责和任务,使患者得到充分照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成员应组织学习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充分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家庭成员应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减少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完全配合治疗及护理,定时定量遵医用药,为完全依从;基本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少量用药不规范情况,为一般依从;完全不配合治疗及护理,且对护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为不依从。总依从=完全依从+一般依从。(2)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6]。(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简明量表(SF-36)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7]。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总依从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总依从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传播范围广,感染人数多,是严重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肝脏慢性疾病。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感染的肝细胞引发炎症,长期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该疾病病程漫长,患者需要终身治疗与护理,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7]。常规护理模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疾病相关症状,但对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护理需求,缺乏长期且持续的跟踪指导,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求全方位、持续性的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至关重要[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以医院为核心指导,以社区为依托延伸,以家庭为基础支持,是一种全方位护理模式。在医院层面,专业的医护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予以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通过倾听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指导其应对负性情绪的方法与技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在社区层面,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定期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健康监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患者跨越空间限制,足不出户便可享受针对性可持续的医疗服务。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掌握疾病相关的护理技巧,为患者提供生活照顾,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其在家庭中感受到支持与关爱,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无缝护理模式通过整合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资源构建全面、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模式,有效弥补常规护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全方位优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效果,从而保障疗效[9~10]。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程军,吴国红,祝国宁.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发病及预后分析:评《实用慢性肝炎诊治重点》[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4):43.
[2]张进平.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初探[C]//第二届中国老年健康管理高层论坛论文集,2009:67-69.
[3]赵红,胡少华,李伦兰,等.基于“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伤口造口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增刊1):22-24.
[4]陈亚伟,郭伟,高婷婷.三位一体延续护理在肝硬化患者居家用药期间的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12):2263-2266.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0)[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3):281-289.
[6]万谟彬.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及前景:APDW2001年会见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01):56-59.
[7]胡晓,毛德文,牙程玉,等.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04):10-12.
[8]袁秀丽.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4):190,193.
[9]林莉莉,陈素绸.医院—家庭一体化管理策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0):53-56.
[10]谢海霞,秦晓凤,刘淑娟.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联合认知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