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 苑博文 陆耀宇 潘红涛 常远
摘要:目的 观察水族医药(以下简称水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煎剂(大血藤、鸡血藤、八角枫、五爪风、过山龙、健杆风、壮骨风、见风消等药水煎加九阡酒),外敷药膏(川乌、草乌、蜈蚣、全竭、大血藤、猪鬃草、赶山鞭熬成黑膏药铺于白布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β(IL-6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WOMAC疼痛、关节功能及僵硬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IL-6β、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患者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水族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血清IL-6β、TNF-α表达水平,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且治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水族医药;白细胞介素-6β;肿瘤坏死因子-α
膝骨关节炎(KOA)是以老年群体为主的常见病,以膝关节疼痛及膝关节变形为主要表现,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KOA发病率日益增高。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症状仍可反复出现。因此,需要探寻新型治疗方案。水族的族源可追溯至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支系,历经民族迁徙与融合,至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具有共同语言(水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和文化特征(水书、端节)的族群。在历史文献中,明代称“荔波蛮”,清代出现“水家苗”等特称,1956年经民族识别正式定名为“水族”。目前,其主要聚居在黔桂交界地区[1]。水族人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将中医、壮医、苗医等多民族传统医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医药体系。水族医药在骨折、筋伤、疼痛等均有涉及,其治疗方法在KOA及其他慢性顽固性疼痛疾病中效果显著[2]。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水族民间验方治疗KO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伴有活动受限。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87±8.56)岁;病程2.8~5.3年,平均病程(3.98±1.21)年。
1.2 相关标准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8年标准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2018年标准[3~4];最近1个月多次出现膝关节疼痛;清晨关节僵硬时间≤30 min;活动时有骨擦感或可闻及骨擦音;膝关节X线片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边缘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或(和)有囊性病变;膝关节MRI见骨赘形成、软骨损伤、半月板退行性撕裂、软骨下骨骨髓水肿或(和)囊性变、软骨部分或全层缺失。结合患者症状及相关检查,需同时满足条件其中任意两项或存在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即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中医诊断参照《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5],主症为疼痛剧烈、痛处固定、遇寒痛增、局部皮色正常、皮温不高,舌苔薄白,脉弦涩。
(2)纳入标准:均满足KOA中西医诊断内容;对本研究知情并表示自愿参与。
(3)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合并有急性创伤、代谢性骨病;伴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较重;患有精神类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对研究用药过敏;近2个月内曾参与过类似相关研究;病情不稳,难以对治疗效果作出准确评估。
(4)脱落标准:治疗期间因某些原因退出导致研究中断;依从性差,接受治疗期间违反治疗流程,导致难以准确判断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良事件使研究无法正常进行。
1.2 方法
水族医药煎剂处方:大血藤、鸡血藤、八角枫、五爪风、过山龙、健杆风、壮骨风、见风消。加水煎煮后加九阡酒服用,每日1剂,每日3次,7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外敷药膏处方:川乌、草乌、蜈蚣、全竭、大血藤、猪鬃草、赶山鞭。将这些中药熬成黑膏药铺于白布上,外敷患处,3 d换药1次,7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骨关节炎指数:治疗前后采用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6]评估,包括僵硬2个项目(0~8分)、疼痛5个项目(0~20分)及关节功能17个项目(0~68分),评分越高则患者关节病变程度越重。(2)疗效:根据WOMAC评分,参照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7]。疗效指数=(治疗前-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85%为临床控制,55%≤疗效指数<85%为显效,30%≤疗效指数<55%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总有效=临床控制+显效+有效。(3)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4)中医证候积分:主症为膝关节肿胀、僵硬、疼痛;次证为面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涩。主症每项0~6分,0分表示无症状,2分表示轻度症状,4分表示中度症状,6分表示重度症状,总分18分。次症每项0~3分,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症状,2分表示中度症状,3分表示重度症状,总分9分。(5)血清炎性因: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β(IL-6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6)治疗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客观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WOMAC评分、IL-6β表达水平、TNF-α表达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见表1。
2.2 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控制41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
2.3 安全性评估
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且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变化。
3讨论
KOA是一种以膝关节中关节面骨赘形成和软骨丢失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疾病,老年人居多,严重时会导致膝关节肿胀和畸形,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8]。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属于“骨痹、膝痹”范畴,病机在于筋脉失于濡养,或伴有筋脉闭阻不通,或气血亏虚,以致血弱不荣筋,气弱不行血,进而出现肢体关节麻木、疼痛等症状[9]。《中藏经》中认为,骨痹的发生与肾脏密切相关,肾亏则骨无主、精不藏,精亏则气血不足,从而肢体无法得到肾精的滋养而至关节活动不利、功能受损[10]。《素问·痹论》也曾提到骨痹的发生与“风、寒、湿三气”有关[11]。中医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多样性,如中药外用(贴敷法、熏蒸法)、内服、针灸、推拿及中医综合治疗等,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12]。
水医认为,“骨断必有淤,久病必有毒”,瘀血与毒邪是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所用处方为水医经验方,内服方辅以九阡酒口服。九阡酒即采用当地多种药物制成的酒曲所酿成,这种酒曲外敷可止血、内服可治五劳七伤,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外敷药膏选用藤类结合虫类药,藤类药入筋骨,虫类药物多通达行走,两类药物合用可祛除毒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还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13~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WOMAC疼痛、关节功能及僵硬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IL-6β、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患者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水族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血清IL-6β、TNF-α表达水平,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且治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韦正初,韦宗元.水族医药的研究和发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2):1-9.
[2]黄杨竣,周红海,李季霖,等.浅析水族医学治疗骨折疾病的临床特色[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1):68-71.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4]王欢.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膝痹)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17):2407-2412.
[5]林嘉铭,全锐,董亚炜,等.《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在膝骨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中医正骨,2023,35(7):11-15,29.
[6]李阳杰,孙奇峰,邓传超,等.牛津膝关节评分量表应用于国内东北地区膝骨关节炎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25(10):936-940.
[7]付静,刘娇莹,崔瑾.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50例[J].中国针灸,2019,39 (10):1087-1088.
[8]潘丽,荆琳,王桂彬,等.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2,17(16):2373-2377.
[9]吕岑,方志聪,彭珺,等.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9):2549-2553.
[10]钟秋生,夏渭超,郭美珍,等.试论肾虚与骨关节炎的关系[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0):11-13.
[11]范中正,董万涛,张乾军,等.“风寒湿邪”与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相关性探讨[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61-64.
[12]李欣同.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12):1266-1269.
[13]易艾晶,帅敏,李忠.大血藤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MMP-3、IL-1β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0,33(4):238-240.
[14]李华,黄淑凤,邓翀,等.大血藤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研究[J].陕西中医,2013,34(10):1427-1428.
[15]牟胜群,王海瑞,刘伟,等.含鸡血藤中成药用药规则分析[J].河南中医,2017,37(6):1102-1106.
[16]张译敏,廖秀玲,王雪妮,等.八角枫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9):2476-2478,2482.
[17]王守宝,龚宁波,段昌令,等.乌头类中药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5(2):149-151.
[18]胡雨,高波,张辉,郭志俊.蜈蚣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4,52(6):98-104.
[19]黄迎春,顾立刚.东亚钳蝎提取物醇提部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J].中国临床康复,2006(3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