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认知法联合抗抑郁药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陈亦君
摘要: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法联合抗抑郁药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4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实施抗抑郁药物治疗,B组实施正念认知法结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效果、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SD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正念认知法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
关键词:抑郁症;正念认知法;认知功能;5-羟色胺;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精神性疾病,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刺激、心理因素等有关,表现为情绪低落、精力缺乏、兴趣减退等,可伴有思维迟缓、反应慢、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随抑郁症病情进展,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并发躯体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
抑郁症成因复杂,且发病期间易伴有认知障碍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正念认知法是一种可评估、标准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引导患者自我关注、自我护理,提升抑郁情绪的应对能力[2]。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念认知法联合抗抑郁药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4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3];认知正常;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存在自残行为、自杀倾向;中途退出、失访。
1.2 方法
1.2.1 A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口服,10 mg/次,1次/d,持续治疗4周。
1.2.2 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正念认知疗法
(1)治疗频率:治疗4周,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8次,包括正念训练(第1~4次)、主题活动训练(第5~6次)及应对阶段(第7~8次)。
(2)正念训练:为患者提供独立干净的病房,保证环境舒适性;与患者床旁沟通,利用科普视频资料、健康指导手册等介绍抑郁症发病原因、药物治疗目的等,帮助其认识到抑郁症有可治愈性,了解持续治疗的重要性,尝试与疾病共处。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缓慢节律性深呼吸,保持身心放松,充分感受自身生理变化后进行身体扫描训练。指导患者进食葡萄干,用舌尖触碰感受葡萄干形状、味道;指导患者进行瑜伽、静坐等训练,全身放松后感受周围环境变化,包括温度、微风、树叶沙沙声等,使其全身心放松,将自身疾病、自我感受分离,客观看待情绪变化。
(3)主题活动训练:每次30 min,主要内容包括正念散步、正念呼吸、正念觉察想法、3 min呼吸空间训练等,引导患者在训练中察觉自身情绪、思想、感知觉变化情况,帮助其将自身抑郁情绪理解成一种客观存在的形象。
(4)应对阶段:每次训练时间为25 min,与患者沟通,引导其想象在未来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出现的情绪变化、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在患者叙述中及时予以引导,帮助患者正面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变化,纠正负向认知,叮嘱其不对自己情绪与想法做出价值判断;引导患者相信自己的能力,使其有足够的信心与能力接受现状,保持对日常生活的良好应对能力。
(5)正念作业:每次正念认知治疗后,均预留30 min作业,要求患者重复当日训练内容,保证正念认知训练有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抑郁评分: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共20个条目,所有条目评分相加后×1.25获得最终得分,分数高表示抑郁程度严重。(2)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SDS评分<53分或较治疗前下降>50%,为显效;治疗后SDS评分<53分但较治疗前下降25%~50%,为有效;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5%或增加,为无效[5]。总有效=显效+有效。(3)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分数高表示认知功能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P<0.05)。见表2。
2.2 两组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SDS评分低于A组(P<0.05)。见表3。
2.3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A组(P<0.05)。见表4。
3讨论
艾司西酞普兰为抑郁症常用治疗药,属于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高度抑制中枢神经对5-HT再摄取作用,维持脑神经元兴奋信号传递稳定性。同时,该药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影响较小,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好[6]。但抑郁症发病原因复杂,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中感知情绪变化后会加重自责、自我价值怀疑等情绪,影响病情控制效果,从而长时间处于脑神经兴奋性状态,影响脑代谢功能,引发脑神经损伤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因此单纯药物治疗效果相对有限。
正念认知法指帮助患者客观看待自身情绪变化,将其自我认知与疾病分离开的一种治疗方案,不回避自身情绪变化,帮助其学会与不良情绪共处,从而改善情绪状态[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SD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A组(P<0.05)。提示正念认知法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正念认知法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正念训练)强调认知干预,初步进行正念训练可引导患者尝试与疾病共处;第2阶段(主题活动训练)强调持续正念减压训练,帮助患者将其感官、思维与疾病分离开,客观看待自身情绪变化,使其了解到自身情绪变化仅为疾病变化,避免疾病进展增加心理负担;第3阶段(应对阶段)强调通过正念控制正面应对自身情绪变化,并通过引导训练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有能力应对生活状态及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每次正念认知治疗后均留置复习作业,延长正念认知疗法持续干预时间,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相关心理压力,提高其情绪变化应对能力,减少治疗排斥情绪,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此外,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神经功能障碍、长时间不良情绪相关循环障碍有关。联合应用正念认知法治疗可帮助患者客观看待疾病变化,减轻心理压力,避免持续应激情绪状态导致血管收缩、脑灌注减少情况,维持脑神经功能稳定性,为脑神经功能修复提供良好的生理环境,从而抑制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正念认知法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广华,张倩,钱磊.短程正念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患者负性思维和正念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4,26(5):758-760.
[2]郭华,宁利苹,冯玉霞,等.正念减压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对青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857-859.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黄荣,李晓晖,陈文武.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对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认知,情绪及血清5-HT,IL-1β水平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3):466-468.
[5]杨洁,朱雪泉.首发抑郁症患者主观认知功能对其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3,23(12):854-858.
[6]黄俭,朱向阳,程小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理情行为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行性[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6):137-141.
[7]段继明,秦瑗.正念疗法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睡眠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