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谢新梅
摘要:目的 探讨奥司他韦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司他韦,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鼻塞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司他韦联合头孢呋辛钠可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奥司他韦;头孢呋辛钠;C反应蛋白;白介素-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以急性鼻咽炎为主,包括病毒性喉炎、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具有传染性,在气候变化时可引起局部或大范围流行[1~2]。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因素均有可能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包括咳嗽、流涕、鼻塞等鼻咽部黏膜炎症。通常情况下,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且多数患者可自愈,若干预不佳也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3~4]。本研究旨在探讨奥司他韦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诊断标准;无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过敏;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近2周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 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每次滴注时间控制在20~30min,持续用药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司他韦: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口服,75 mg/次,每天2次,持续用药5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改善情况: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鼻塞改善时间。(2)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在3 500 r/min的转速下离心6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恶心呕吐、失眠、腹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相关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鼻塞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因病毒感染所致,病原体通过鼻咽部进入呼吸系统,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内与其相结合并复制,使上皮细胞受到破坏,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出现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6~7]。该病通常潜伏期为2~3 d,发病初期患者仅会出现流涕、鼻塞、打喷嚏等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咽部不适等症状,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出现高热、呕吐及腹泻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并发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等,需尽快加以干预[8]。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确诊。若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若为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必要时可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患者所患疾病的病毒类型。此外,通过细菌培养也可辅助判断细菌类型,指导临床用药[9~10]。
受环境污染加剧及其他因素影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头孢呋辛钠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具有抗菌谱广、安全性高、起效迅速等优势,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并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奥司他韦为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能抑制部分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减少病毒复制,适用于流感治疗和预防[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鼻塞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司他韦联合头孢呋辛钠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抑制病毒繁殖,更快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流感病毒表面存在两种关键蛋白,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而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s),可与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结合,竞争性抑制其功能,阻断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释放,减少病毒扩散至其他细胞,抑制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播散,降低传染性。奥司他韦前体药物(奥司他韦磷酸盐)经胃肠道吸收后,通过肝脏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奥司他韦羧酸盐,约3~4 h达峰,半衰期约6~10 h,90%以上均可被排出体外,对机体无明显影响[12~13]。临床使用该药需要掌握服用时机,一般在症状出现48 h内给患者服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清淡饮食,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睡前可酌情泡热水脚,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综上所述,奥司他韦联合头孢呋辛钠可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杨克俊,阙茂棋,袁秀芳.奥司他韦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6):67-70.
[2]刘迅.解感颗粒结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23,20(11):143-145.
[3]罗锦璐,杨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3):491-493,508.
[4]饶睿,邓荣英.探析小儿感冒退热糖浆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2023,36(4):852-855.
[5]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多重病原体流行期间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3,16(6):412-419.
[6]张舒扬.乙酰氨基酚栓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对sTRAILR1、sTRAILR4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6):119-123.
[7]黎妙嫦,李灿华,罗炬辉.奥司他韦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1,34(4):857-859.
[8]李冰洁,张丽,金星,等.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39(6):1520-1523.
[9]姚超,汪佩林,常甄瑱,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8):1521-1524.
[10]魏君茹,张贝,张广阳,等.柴黄颗粒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72-75.
[11]冯上旭.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96-98.
[12]周连坤,于晓颖.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3,18(10):45-48.
[13]郑翠婷.馥感啉口服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3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