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林慧丽 崔文晓 欧艳红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在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及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SE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HSMSR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增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冠心病常见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将指引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随后通过球囊实现动脉管腔扩大,开通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迅速缓解患者症状[1]。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出血、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部分患者对治疗方式了解不足,导致出现焦虑、害怕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故需为其提供科学的术后护理服务,以确保治疗质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自律性要求较高,常规护理无法完全满足其护理需求。自我效能理论强调患者对自己完成某一件事能力的自信程度[2]。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在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7~89岁,平均年龄(69.34±2.57)岁;急性心肌梗死13例,冠心病17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8~90岁,平均年龄(69.37±2.56)岁;急性心肌梗死12例,冠心病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具有自主意识且思维清晰;患者及其家属已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研究。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功能紊乱;患有多种心血管疾病;患有精神疾病;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指导其遵医嘱用药;制定心脏康复训练,指导其掌握训练要点;保持低盐低脂饮食。

1.2.2 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

(1)成立自我效能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和资历较高的护士组成护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系统学习自我效能理论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技能。

(2)直接性经验干预: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制定护理目标和针对性干预计划,每隔1周检查护理目标落实情况,与患者复盘自己本周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支持,对其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并共同制定改进计划。

(3)心理干预:动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倾听患者主诉,指导其有效宣泄负性情绪,还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身心,减轻心理负担。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强调家属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鼓励家属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替代性经验:每周组织院内病友交流会,让患者轮流分享治疗经验,交流护理心得和感受。建立线上信息交流渠道,组建微信交流群,鼓励患者在群内讨论自己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护理人员每天在群中上传相关科普知识,供患者阅读,针对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邀请已康复的患者在群中分享经验,增强其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总分为10~4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2)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估,包括自我管理认知(1~50分)、自我管理行为(1~70分)和自我管理环境(1~70分)3个部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HAMA总分为14~56分,评分越高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HAMD总分为17~53分,评分越高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AHSMSR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AHSMSR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冠状动脉狭窄为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可导致患者心肌血供不足,影响心脏功能,严重的可引发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临床常见治疗手段,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但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再狭窄及并发症发生风险,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维持治疗效果[4]。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强调患者自信心在护理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信心,保障治疗效果[5]。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GSE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AHSMSR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MA、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从诸多方面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其中语言干预可加深患者对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及其术后护理的了解与认知,使患者掌握自己的病情,意识到疾病正处在慢慢康复的过程中,提高治疗信心,配合后续治疗[6~7]。同时,组建线上、线下交流,可使患者借鉴病友的成功经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助力,感受到疾病康复的希望,提高治疗积极性,增加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还强调直接性经验干预,使患者定期了解自我护理效果,明确自我护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并在护理计划调整时,让患者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增加其参与感、责任感和自我控制意识,使其在每周的复盘中调整错误的护理内容,并逐渐积累自我护理经验,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8~10]。此外,替代性经验可为患者建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护理环境[11~12]。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释放负性情绪,从而缓解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治疗过程[13]。同时,鼓励家属积极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为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14]。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增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

[1]刘静,张彩丽,王静,等.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院外护理对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13):1778-1781.

[2]吴文笑,王净,沈旭慧,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23,22(10):97-100.

[3]崔兰芳.自我效能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6):1056-1057.

[4]冼建珍,温少铭,白建雄.自我效能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5):185-188.

[5]冼建珍,温少铭,白建雄.自我效能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5):185-188.

[6]甘星亮,陈金秀,孙敏,等.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3):475-479.

[7]李敏.自我效能理论指导护理对高血压心衰患者心功能、血压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4,22(6):1-3.

[8]吕若雅.自我效能理论指导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4,14(1):91-93.

[9]王丹熙,张仁霞.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心理应激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4,22(1):125-129.

[10]金振华,陈玲,刘勇.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数字化步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3,29(5):504-509.

[11]张晓丽,胡琳琳,刘小霞.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2):134-137.

[12]甘星亮,陈金秀,孙敏,等.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3):475-479.

[13]陈诗仪,任珂珂,赵培.自我效能理论下健康教育对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4,48(2):208-211.

[14]曹彤欣,张颖艳,刘静雅.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延续性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4):565-5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