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王倩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继发性癫痫发作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心理状况[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继发性癫痫发作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HAMD-24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频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缓解其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关键词:脑卒中;继发性癫痫;预见性护理;焦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脑卒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组织受损,可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使日常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患者常伴有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偏盲等神经功能损伤,部分患者甚至伴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也可能继发癫痫[2]。继发性癫痫是脑卒中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为炎症介质分泌失去平衡,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细胞呈现异常放电现象[3]。临床多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保障疗效,改善预后。预见性护理基于患者病情分析结果,根据护理学知识寻找潜在的护理问题,从而采取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4]。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63±2.7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9.62±1.45)个月;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12例,高中及以下32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69±2.7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9.68±1.47)个月;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15例,高中及以下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诊断标准;符合《癫痫发作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6];一般资料完整;无脏器功能异常;患者与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醒。排除标准:原发性癫痫;具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史;合并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中途退出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相关知识、护理方式、预防措施等内容。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癫痫发作频率、抽搐部位及发病强度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其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不良反应。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2.2 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糖等指标,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发作时,护理人员需迅速采取措施,如放置压舌板以防止咬伤舌头。癫痫持续状态会严重消耗患者能量,可能导致脑水肿、缺氧及电解质紊乱,需要每日监测患者的血钾、血钠、血糖等生化指标,根据监测结果指导饮食调整,发病2 d内禁食,之后通过鼻饲给予肠内营养,注意良肢摆放,防止误吸或吸入性肺炎。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预防肺部感染。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预防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可通过面对面交流、鼓励家属支持、倾听患者主诉等方式缓解其负性情绪,使其积极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以免长期卧床出现褥疮,还可进行被动运动和肌肉按摩,顺序由健侧到患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从床椅转移训练逐步过渡到站立、上下楼、步行训练等。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继发性癫痫发作率。(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抑郁、焦虑症状越严重。(4)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一般。(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问卷进行评估,包括4项,每项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继发性癫痫发作率比较
观察组继发性癫痫发作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HAMD-24及HAMA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NIHSS、HAMD-24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继发性癫痫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恢复后无记忆及胡言乱语等,本病无法根除,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7]。对此,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需对患者加强临床护理,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预见性护理也被称为前瞻性护理,是在熟练掌握自然病程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基础上合理分析、推测患者对治疗措施、应答情况与疾病转归心理认知,积极配合治疗,降低疾病风险、患者自身行为风险及家庭社会支持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继发性癫痫发作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HAMD-24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比较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效果显著。预见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先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预防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例如,继发性癫痫患者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发作时需及时给予放置压舌板,防止咬伤舌头,并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环境中;癫痫持续状态会严重消耗患者能量,可能导致脑水肿、缺氧及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每日监测生化指标,指导饮食调整。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都没有心理准备,在患病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加癫痫发病风险。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可缓解其负性情绪,加上家属的心理支持,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配合功能锻炼、体位护理,积极预防肺炎、褥疮,促进患康复[9~10]。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频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缓解其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蒋燕萍,曾玉萍,杨蓉.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四川医学,2020,41(3):313-316.
[2]李晓静.继发性癫痫护理中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312-313.
[3]安顺华.预防性护理在继发性癫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18.
[4]霍颖.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2):1493-1495.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6]帕纳约托普洛斯.癫痫发作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72-474.
[7]彭玲,庄春秀.预见性护理在继发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3):4818-4819.
[8]于起苹.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增刊1):410-411.
[9]王倩,管学宏.预防性护理对继发性癫痫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115,117.
[10]李顺意.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