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温笛 张秀英

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0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肺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医院收入的7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恢复时间及依从性。结果 两组护理前FVC、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观察组护理后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改善肺功能。

关键词:重症肺炎;冰山理论;肺功能;并发症;咳嗽

重症肺炎为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病情进展迅速、危重,加上机械通气刺激,容易出现不适感,造成人机不协调,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对预后造成极大的影响,临床护理需求高[1~2]。冰山理论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跨学科领域的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和应用。在心理学领域,冰山理论比喻性地表达了人类的“自我”就像冰山一样深邃,大部分人内心世界深藏不露,涵盖各种行为、应对方式、情感、观点、期待、渴望及自我等[3]。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肺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医院收入的7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9.68±8.42)岁;病程3~12 d,平均病程(6.21±2.70)d;合并肺脓肿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支气管扩张13例;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18例,高中12例,初中及以下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9.81±2.23)岁;病程3~11 d,平均病程(6.14±2.62) d;合并肺脓肿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支气管扩张11例;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9例,初中及以下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

纳入标准:均符合诊断重症肺炎[4]相关标准;年龄在18岁及以上;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所有参与者和其家属已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血液系统疾病;伴有重要脏器重大功能障碍;伴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及时解答患者疑问。遵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化痰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反应,若出现人机对抗、低血压等,第一时间告知医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遵医嘱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做好基础护理。

1.2.2 观察组接受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

(1)行为:全面评估患者行为活动,掌握其心理状态,及时指出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并予以纠正。给予患者早期被动、主动肢体运动(2次/d),防止废用性肌肉减退。确保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鼻饲时注意安全,避免食物反流、呛咳或误吸等。

(2)应对方式: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应对方式,及时介绍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说明注意事项。按需给予封闭式吸痰,关注吸痰气囊压力,将床头适当抬高(30°~45°)。保持适宜的室内温湿度。每天给予患者关节活动,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如抬腿、抗阻力训练等),循序渐进。

(3)感受与观点:与患者家属交流并了解患者昏迷或清醒时的沟通方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促进患者尽快清醒。每日按摩四肢(3次),定时翻身和叩背,确保其舒适。建议患者的亲属用录音设备记录他们想要传达给患者的信息,医护人员每日按时播放录音,促进患者尽早恢复。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和舒适,确保过渡工作无缝衔接。全天候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4)期待与渴望:每日给予患者多频震动以促进痰液排出(2次),湿化气道,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深入了解患者对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预后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期望,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并贯穿治疗及护理整个过程。通过分享过往成功的案例,引导患者展望治愈后美好的未来生活。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引导其正确理解重症肺炎情况,给予患者多陪伴、支持和鼓励,使其感受到家庭成员的关怀,提高对生活的期待。

(5)自我:出院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制定每日健康管理计划。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居家康复进展,同时在交流群中提供指导,从而保障患者健康。

1.3 观察指标

(1)比较肺功能指标:于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采用肺功能监测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比(FEV1/FVC)。(2)比较两组恢复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3)依从性:采用医院自拟量表评估,百分制,≥80分为完全依从,60~79分为部分依从,<60分为不依从。总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4)比较两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重症肺炎常合并多种并发症,且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不佳、身心状态紊乱以及生物钟紊乱等问题,影响康复效果[5~6]。因此,探讨科学、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方案,对重症肺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冰山理论指出,人们在患病时通常追求尽快康复、减轻疾病症状,由于个体差异、教育程度、生长环境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内心真实的需求和对护理的期望各不相同[7]。因此,需要深入挖掘患者潜在的需求,其中大约有90%被隐藏在内心深处。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必须结合有效的护理服务实现全方位关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肺功能。基于冰山理论的临床护理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使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鼓励,引导其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便于护理人员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各项治疗[8~9]。语言指导和呼吸机护理能够提高患者与呼吸机之间的协调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10]。此外,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使其保持放松状态,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鼓励患者构想康复后的美好生活,以唤起其内心的期望和热情,推动其自愿与医护团队积极配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认识到家庭支持对康复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适当调整床头高度、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清除口鼻分泌物等,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改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俊华,张新玲,杜克花,等.侧向旋转吸痰护理干预在有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1):153-156.

[2]罗若屿,景继勇.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口腔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14):2589-2592.

[3]武雪萌,王岚,宋欣欣,等.以冰山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措施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24,22(10):1883-188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5]韩美玲,严颖,许甜甜,等.风险等级防控护理对重症肺炎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安全性与疗效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4,19(4):526-529.

[6]朱玲莉,陶彤,樊佳鑫.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9):2760-2763.

[7]万方.冰山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5):2748-2752.

[8]查水霞.冰山理论指导与患者家属沟通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z1):154-156.

[9]贾伟伟,曲柳,刘河静,等.冰山理论下全方位气道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7):1325-1328.

[10]赵印,张聪,张晓晓.强化心理护理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876-878,8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