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在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唐静思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应用于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疼痛程度以及关节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互联网+”;自我管理;疼痛程度;关节功能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出现在膝、髋等部位,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临床特征,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受限,使生活质量下降,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1]。膝骨关节炎给机体带来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可降低其社会功能且带来较大的医疗经济负担,早期干预十分必要[2]。有研究显示,持续性自我健康管理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具有积极意义[3]。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互联网+健康医疗”也不断深化,移动医疗技术逐渐广泛使用,促进医护干预的有效开展,促进患者康复[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应用于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试验组女26例,男29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72.23±3.33)岁。对照组女27例,男28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2.78±3.0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5],存在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存在意识或行为障碍;合并重大感染性疾病;近期进行过重大手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积极观察患者病情,给予术后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用药护理等。
1.2.2 试验组给予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
(1)建立档案:通过互联网为患者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在线对比各项数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保证方案的系统性。
(2)日常指导:通过互联网平台引导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视频形式进行饮食指导,注意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自我管理措施: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康复科医师、1名骨科专家、1名心理医师以及若干名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小组内护理人员均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充分掌握有关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健康知识。心理医师以及护理人员针对患者遇到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相关危险因素,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膝骨关节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各种复杂并发症,明确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动态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通过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深呼吸等物理止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防止肢体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4)电话回访服务:出院后3个月内为患者提供电话回访服务,设立24 h免费热线,给予患者各种专业的健康指导和服务,了解患者居家康复情况,督促纠正不良习惯,必要时可通过视频、语音通话等形式提供专业指导,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6]评估,包括8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进行评估,量表总分8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高。(3)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8],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低。(4)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情况:采用膝关节功能量表(HSS)[9]评估,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以及减分项目,<59分为差,60~69分为中,70~84分为良,>85分为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系学意义(P<0.05)。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膝骨关节炎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无力等,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患者疼痛非常剧烈,持续时间长,且通过药物、物理疗法、生活方式改变等保守治疗无法有效缓解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促进肢体功能康复[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在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在于: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借助移动医疗设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给予患者饮食、生活方式、康复训练等诸多方面的指导,以每日打卡的形式检出患者按时按要求进行康复锻炼,调动患者配合康复的积极性,促进自我约束,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此外,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患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受护理服务,大大提高护理指导的便利性和可达性。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推送个性化的干预内容。如通过疼痛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先给与患者物理止痛,无效时则遵医嘱用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效果;通过互联网进行一对一监督和管理,引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适量活动与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功能尽早恢复;术后配合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定期随访,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疾病,并配合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定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跟踪患者自我管理效果,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从而加快其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朱园园,赵向羽,王玉香.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综合护理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23):4371-4375.
[2]周文娟,张隽雅,胡梅园.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为分层管理系统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3,38(17):35-39.
[3]柳菲,杨青青,张大华,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膝骨关节炎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12):1111-1116.
[4]喻杉,彭倩,陈靓,等.基于“互联网+专科医联体”的甘孜藏区膝骨关节炎阶梯化防治管理模式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24,42(1):206-209.
[5]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制定工作组,修忠标,陈长贤,等.膝骨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J].康复学报,2023,33(3):193-201.
[6]孙静.康复护理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炼期间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3):103-106.
[7]廖兆美.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97-399.
[8]郑毅鸿,施美爱,王文钧.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5):1-4.
[9]高丝雨,刘芳,姚洁,等.基于“互联网+”的自我管理干预在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3,23(7):539-544.
[10]廖兆美.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