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生理应激的影响

作者: 周梦云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生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例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牙科焦虑量表(DAS)评分]、舒适度评分[舒适状况量表(GCQ)]以及生理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D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生理应激反应。

关键词:口腔微创拔牙术;舒适护理模式;焦虑程度;舒适度;生理应激反应

拔牙是口腔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在龋齿、重度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治疗中可取得理想效果。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微创拔牙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部分患者在接受口腔微创拔牙术时会因环境改变、对疼痛的恐惧、不良声音刺激等因素产生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刺激儿茶酚胺分泌,从而导致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引发牙科焦虑症。这不仅降低患者治疗配合度,还会增加意外医疗事件发生风险。管亚芩等[1]研究发现,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患者牙科畏惧发生率为17.8 %,与看到牙钻、牙钻磨牙、听到牙钻声等因素密切相关。舒适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心理、社会、生理、环境等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旨在降低患者不适感,改善就医体验[2]。本研究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例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生理应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例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口腔微创拔牙术指征,由同一医疗团队进行手术;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口腔癌或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前主动询问并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完善常规口腔检查;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信息,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术中指导患者按照指令准确完成张口、漱口等操作,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等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拔牙结束后叮嘱患者咬紧纱球0.5 h,告知注意事项,如忌食过热食、术后2 h禁食、避免剧烈活动等,强调规范刷牙的重要性,嘱咐患者定期复查。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

(1)术前: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确保室内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在候诊区摆放绿植,张贴拔牙治疗漫画图示,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通过聊家常的方式与患者深入交流,了解其对拔牙的态度、认知程度以及对镇痛效果的期望,根据其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采用面对面、视频播放等多样化形式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并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疑问,讲解过程中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语调平和、语速适中。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引导其表达对拔牙的看法与担忧,认真倾听,适时回应。通过播放患者喜欢的舒缓型轻音乐,帮助放松心情,指导其掌握自我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等。鼓励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列举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2)术中:告知患者拔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如去除牙冠阻力带来的酸痛、牙根脱位带来的不适等,若感到不适可随时举手示意。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等调整舒适体位,保持其生理舒适,可指导其在整个过程中微闭双眼,欣赏音乐,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张口配合医生。

(3)术后:告知患者手术情况,予以适当的安抚与鼓励。向患者解释术后疼痛原因,必要时使用镇痛剂。邀请患者加入微信群,通过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多种形式科普拔牙后相关护理要点。告知患者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出血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就诊复查。拔牙结束后叮嘱患者咬紧纱球0.5 h,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注意保持健康的口腔习惯,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焦虑程度:采用改良版牙科焦虑量表(DAS)[3]评估,总分为4~2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牙科焦虑越严重。(2)比较两组舒适度: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4]评估,总分为14~112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舒适度越高。(3)比较两组生理应激反应: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型号EM9000E,粤械注准20162210976 )监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DA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D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D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GCQ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生理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当前,微创拔牙术已广泛受到患者的接受与认可。然而,大部分患者会因陌生的诊疗环境、不良的声音刺激等因素产生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甚至患上牙科焦虑症,对治疗效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微创拔牙术患者而言十分必要[5]。

舒适护理包括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精神舒适、社会舒适等方面。其中,心理舒适是直接的心理感受,如满足感、安全感、被尊重感等;生理舒适是指直接的身体感觉;精神舒适涉及信念、信仰等层面:社会舒适则专注于家庭关系的舒适体验。与常规护理比较,舒适护理具有整体性、个体化、有效性等优势,强调护理过程中保持患者身心舒适[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D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舒适护理应用于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中效果显著。患者在紧张、惊慌状态下拔牙,机体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影响手术效果与安全性。常规护理往往关注患者躯体恢复情况,对患者心理护理关注度不够,且护理内容缺乏系统化与针对性,难以满足患者多方面、个性化的护理需求,导致护理效果不佳[7~8]。舒适护理可为患者营造和谐、舒适的诊疗环境,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帮助其尽早适应环境并接受自身角色的转变,进而缓解恐惧心理。多元化的健康教育能拓展患者了解微创拔牙手术相关知识的途径,开展多元化宣教,同时结合其心理需求、性格特点进行正向鼓励和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认知水平,纠正错误认知,使其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播放适宜的音乐能使患者在身心舒适状态下接受治疗,音乐能掩盖钻牙声音刺激,分散注意力,维持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平衡,抑制儿茶酚胺与乙酰胆碱释放、分泌,使患者放松身体,减少心理与生理不适感,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改善就医体验[9~11]。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口腔微创拔牙术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生理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管亚芩,代杰文,何花,等.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患者牙科畏惧感调查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3,21(3):267-271.

[2]唐光兰,郑运凤.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3):185-189.

[3]张晓燕,胡孙强,林琛,等.舒适护理干预在改善口腔科拔牙患者疼痛程度负性心理状态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221-1223.

[4]冯月转,陈淑仪.放松疗法联合音乐干预对阻生牙拔除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145-147.

[5]张帅文,廖飞,朱雁鸿,等.达克罗宁胶浆对全麻拔牙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舒适度的影响[J].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3,46(10):978-983.

[6]吴晓莉.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J].大医生,2018,3(7):138-139.

[7]叶敏.舒适护理用于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的效果探讨[J].淮海医药,2022,40(2):197-199.

[8]于淑玲,赵娜.舒适护理在行涡轮牙钻拔除术治疗下颌阻生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2):130-132.

[9]刘秋红.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在口腔微创拔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21):169-171.

[10]王晓红.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及对生理应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40(12):2922-2923.

[11]蔡晓亚,郭海鑫,樊桂梅,等.舒适护理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在口腔拔牙术后感染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6):1071-107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