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陈芳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门诊常规宣教,研究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平均听阈、生活质量、焦虑情绪以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听阈、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研究组平均听阈低于参照组,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CC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CCE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用药依从性,改善患儿听力与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中耳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依从性;生活质量
耳包含内耳、中耳、外耳。中耳炎是指发生在中耳部位的感染,即细菌、病毒引起鼓膜后区的炎症[1]。相关研究表示,80%的儿童在3岁前曾患中耳炎,多数于冬季、早春发生,部分能自行好转或痊愈,症状持续或加重时要及时医治,明确病因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2]。一般无需进行住院治疗,居家用药即可。通常可采用物理疗法和滴耳液治疗,伴有全身症状时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患儿治疗期间需家长负责,因此要重视家庭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主要目的是加强患儿家长在儿童疾病康复中的主观能动性,能提供患儿家长护理技术技巧,促使患儿病情康复[3]。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63±0.14)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3.51±0.21)个月。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69±0.16)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3.55±0.1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4]诊断标准;患儿及其家长能有效配合本研究;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疾病;中途退出研究;伴有免疫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予以门诊常规宣教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诊室内布置温馨、简洁,摆放儿童玩偶、玩具,提高患儿舒适度。设置家长休息区,听取家长意见,沟通时注意语言温柔、简洁明了,运用共情、倾听等技巧,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明确家长需求,提高患儿家庭护理能力。对家长进行用药指导,介绍药物作用、给药方式、服药剂量、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
1.2.2 研究组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1)保持耳道清洁: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患儿耳道清洁,避免过度操作,可用干净的棉布轻轻擦拭耳廓周围,去除外部污垢,确保水分不会进入耳道,水分残留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所以保持耳道干燥尤为重要。使用棉签时,避免深入耳道深处,以免将耳垢推向内部,导致堵塞,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2)积极预防感冒:感冒会导致鼻腔内分泌物增多,鼻腔和中耳相通,如果鼻腔分泌物增多,炎性物质有可能进入中耳,加重中耳炎病情。指导家长给患儿用生理盐水喷鼻,有效保持鼻腔湿润。对于过敏性鼻炎,给予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喷剂,减轻鼻腔炎症对中耳的影响,降低中耳炎发病率。
(3)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详细指导家长如何给患儿用药。耳内滴药时,指导患儿侧卧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保持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滴药前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用手轻压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如伴有流脓,先用3%双氧水清洁耳道后再滴药,保持侧卧,使药液渗入组织。注意滴耳药前药液温度要与体温接近,以防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药液瓶口不要接触外耳道壁,以免被污染。
(4)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远离二手烟,其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和耳部黏膜,增加感染风险。充足的睡眠能使患儿身体更好地恢复,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和免疫力。家长应引导患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运动。
(3)行为干预:建立微信群,患儿家长可在群内咨询医生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门诊处置时与家长积极沟通,包括病情、饮食、安慰患儿的技巧、心理护理等内容,耐心解答家长的疑惑,纠正存在的错误行为。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干预前与干预后1、3个月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5]评估,总分8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依从性越高。(2)比较两组听力恢复情况:干预前与干预后1、3个月采用听力障碍分级标准评估,平均听阈(dBHL)26~40 dBHL为轻度听力障碍,41~60 dBHL为中度听力障碍,81~100 dBHL为重度听力障碍。(3)比较两组焦虑情绪: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儿心理情绪越差。(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与干预后1、3个月采用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CES)[7]评估,总分7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高。(5)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估,包括十分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十分满意+较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
2.2 两组平均听阈以及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平均听阈、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研究组平均听阈低于参照组,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
2.3 两组CCES评分比较
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CCE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
2.4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中耳炎为小儿常见病,患儿临床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损失、发烧等,若不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会导致患儿听力受损,引发耳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严重情况,严重可出现耳后及耳下脓肿或颅内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8]。抗菌药水溶液滴耳可抑制炎症,鼻滴剂可减轻鼻充血,缓解患儿症状。为保证药物疗效,临床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旨在提高家长对患儿的护理能力,缓解患儿不良情绪,纠正错误行为,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该护理模式以家庭为中心,提高家长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使其能够正确用药,掌握患儿照护技巧,为患儿提供护理、社会及情感支持,从而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9~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1、3个月研究组平均听阈低于参照组,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CCE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用药依从性,改善患儿听力与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少锋,邓杏辉.基于PMT的健康教育结合护理专案行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22,50(2):141-144.
[2]杨姣,周银颖,陈章智.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家庭护理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智慧健康,2021,7(22):159-161.
[3]汪蓉,杨宝义,李龙倜,等.基于磁性护理的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ICU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4,37(4):127-130.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2):884-885.
[5]兰琨熠,张清,沈悦好.GMAS、MMAS-8和SEAMS评估慢性病病人用药依从性效能的比较[J].护理研究,2023,37(13):2322-2328.
[6]王敬斋,张树荣.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测评[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3):150-153.
[7]谭沛,陈阳,邱建华,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2):195-199.
[8]崔明,郝丽,王永贞.ROY适应模式护理联合路径化护理管理对慢性中耳炎手术患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2):12-14.
[9]王晓燕.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0):103-107.
[10]韦爱霞.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门诊急性中耳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23):4387-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