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观察

作者: 游义英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1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比较两组各环节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溶栓达标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分诊时间、入院到CT检查出报告的时间、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与入院-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时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溶栓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率,提高溶栓达标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急救护理流程;溶栓达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主要因机体血液循环受阻使大脑组织缺氧缺血而软化、坏死所致,具有较高患病率、病残率与病死率[1]。感觉障碍、肢体偏瘫等为该病典型后遗症,且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不良结局[2~3]。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是一种预防性的质量改进方法,通过团队合作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预防失效情况发生,具有系统性,可有效提高护理干预质量[4]。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1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2例。研究组男52例,女40例;年龄56~68岁,平均年龄(62.18±4.1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123 min,平均时间(76.59±10.02) min。对照组男55例,女37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2.99±4.5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125 min,平均时间(77.18±10.54)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诊断;治疗依从性良好;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发病至就诊时间不超过3 h。排除标准:临床一般资料缺失;存在溶栓禁忌证,如自发性颅内出血、已接受相关外科手术等;可积极配合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平卧或侧卧位,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腹痛与咳嗽等症状。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保持空气流通,遵医嘱用药。及时予以患者吸痰与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高蛋白质饮食,叮嘱其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1.2.2 研究组实施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

(1)成立多学科专家小组:由急诊科、药剂科、神经内科等科室成员,所有人员均从事医疗、护理工作时间超过10年,均具备相关专业职称,且学历均在本科及以上,保证所有成员均掌握着丰富的急救抢救措施的知识等。

(2)结构化预检分诊:明确预检、分诊、初诊、检查、治疗等过程中的高危环节,计算危急值,分值越高,失效风险程度越高,拟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定期培训,提高预检分诊人员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针对检验过程时间过长,可安排护理人员送检,张贴优先检查字样;针对家属对院内流程不熟悉,缴费与预约影像学检查时间较长,无法配合救治流程,可安排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约专属通道与绿色通道,指导患者家属线上预约(微信),在护士站显示屏循环播放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并于接诊时告知患者家属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重要性;针对患者未获得有效的康复措施,可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状况,强调治疗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及早进行主动、被动活动,提高独立进食、如厕等自理能力。

两组均从入院开始接受护理直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各环节时间:分诊时间、入院到CT检查出报告的时间、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以及入院-血管再通时间。(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于入院与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6]、改良Rankin 量表(mRS)[7]评估,NIHSS总分42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mRS包括0~5分,0分为无症状,5分为重度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3)比较两组溶栓达标情况:患者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1 h视为溶栓达标,否则为不达标。(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呼吸道阻塞、颅内出血、脑疝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各环节时间比较

研究组分诊时间、入院到CT检查出报告的时间、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与入院-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入院前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溶栓达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有81例(88.04%)患者溶栓达标,对照组有70例(76.09%)患者溶栓达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于时间窗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8]。因此,尽早优化治疗流程,缩短院内治疗时间尤为重要。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具有系统性与科学性,旨在对急救护理过程中易失效的环节开展改进措施,降低失效风险,保证急救措施更加规范,使患者得到尽快救治[9]。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分诊时间、入院到CT检查出报告的时间、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与入院-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时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溶栓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患者各个环节时间,提高溶栓达标率,改善患者预后。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要求所有医护工作人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明确时间窗治疗的重要性,保证各项急救环节有条不紊进行,规范、优化治疗流程,缩短各环节时间[10~12]。同时,该流程中优化了急救措施,从诸多方面优化结构化预检分诊,针对常见失效问题予以针对性解决,如缩短检查时间、开放绿色缴费通道、提高家属对紧急救治的认知等,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在时间窗内获得有效治疗,从而可尽早疏通梗阻血管,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3]。

综上所述,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率,提高溶栓达标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于敢红,李慧敏,张海红.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81-83.

[2]林晓霞,木冬妹,张巧萍,等.系统化护理流程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3):343-346.

[3]朱菊蕊.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0):1307-1309.

[4]夏玉婷,甄文,李家欣,等.HFMEA模式在优化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6):1190-1198.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6]周胜娟,张晓阳,翟慧芳.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急救流程优化在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23,47(3):44-46.

[7]李叶华.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141,155.

[8]汪建梅,王琴.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再通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5):2565-2568.

[9]沈玉波,吕晶.HFMEA模式干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126-129.

[10]练宁.基于HFMEA的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24(12):120-123.

[11]王晓晖,高丽,杭继红,等.HFMEA模式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53-55.

[12]刘倩,宋莎莎,王全庆.基于HFMEA模型的管理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3,34(15):2252-2256.

[13]相松飞,陈秀芳.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卒中急救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50-25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