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打好慢阻肺“阻击战”

作者: 朱春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干燥,空气污染相对严重,是慢阻肺的高发时节。因此,了解并实施有效的日常预防措施,对于慢阻肺患者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避免呼吸道感染

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人们多数时间在室内活动。而门窗紧闭导致空气不流通,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这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

因此,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可有效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合理安排通风次数,一般每日可通风 2~3 次,每次 20~30 min。在寒冷季节通风时,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遇雾霾天气不能开窗通风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设备。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电影院等。如需外出,最好佩戴口罩,以减少与病毒接触的机会。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手段。流感疫苗应在每年流感季节前接种,通常为 9~11 月。肺炎球菌疫苗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接种。接种前要了解是否有禁忌证等注意事项,接种后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等。一般来说,推荐年龄≥65岁的慢阻肺患者每间隔5年接种一次肺炎球菌疫苗,能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从而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寒冷空气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气道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阻力增大,加重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还会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人体,诱发呼吸道感染。

慢阻肺患者在秋冬季节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颈部、头部、脚部等部位的保暖,出门可佩戴围巾、帽子、手套等。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18 ℃~22 ℃(家中有老年患者,可适当提高至

24 ℃),温度不要太高,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

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尽量选择在中午气温相对较高的时候,避免清晨和傍晚等气温较低时段。为避免吸入寒冷、干燥的空气,可使用口罩或围巾捂住口鼻,使吸入的空气经过预热和加湿,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坚持规范治疗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吸入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可以舒张气道平滑肌、减轻气道炎症,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复诊也是规范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等,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症状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此外,慢阻肺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如呼吸功能锻炼等。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均属于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缩唇呼吸的技巧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出,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的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 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腹式呼吸则通过膈肌的运动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经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腹部下降。需注意,呼吸功能锻炼需要增加能量消耗,最好在疾病稳定期进行,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强度,以运动后不出现劳累为宜。

加强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增强慢阻肺患者机体免疫力、抵御疾病侵袭具有重要作用。慢阻肺患者的饮食应遵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原则。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有助于维持呼吸肌功能和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菠菜、橙子、苹果等,可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抗氧化物质,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粗粮、蔬菜等,预防便秘,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呼吸困难加重。

食欲不佳或存在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每日营养摄入充足。同时,注意饮食的清淡和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此外,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支气管黏膜的分泌物增多,加重咳嗽咳痰的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会对呼吸道造成严重损害,加重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程度。烟雾中蕴含数千种化学物质,其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对呼吸道黏膜构成直接威胁,损伤黏膜,引发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壁增厚、气道狭窄,限制气流的顺畅通过,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戒烟不仅是预防慢阻肺的首要策略,也是治疗已确诊患者的关键措施。但是戒烟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定决心、科学方法和社会支持。正在戒烟或计划戒烟的人可到戒烟门诊咨询,采取5步戒烟法以及药物戒烟法等方法。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适当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呼吸道症状。心肝肾功能正常者应每天少量多次饮水,每日饮水量在 1500 mL左右。可选择白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酒精饮品。

适度的运动锻炼对于慢阻肺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增强体质具有积极意义。在秋冬季节,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如室内散步、练瑜伽、做呼吸操等,运动时间和频率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WHO推荐经常处于久坐少动状态的老年患者每周进行150~30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2次抗阻练习。有氧运动要低起点、慢进阶、少变化,在主观意愿和客观耐受前提下循序渐进;抗阻训练可防止肌力快速下降。

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远离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居家应避免通风不良的烹饪环境或有生物燃料燃烧产生烟雾的环境,以及远离二手烟环境等。

结束语

总之,慢阻肺患者在秋冬季节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日常预防工作,避免病情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人群也应关注慢阻肺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因素,保持呼吸道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