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高血压
作者: 刘芳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对高血压有所认识,肝阳上亢、痰湿阻络都可以和现在不同病情的高血压患者对应,也有许多的经典名方应用至今。1733年,英国学者史蒂芬·黑尔斯切开动脉测量了马的血压,但因为测量手段残忍,未应用于人体。二百多年前的美国,那时医学还很不发达,当时总统是华盛顿,据说因为患有高血压被医生进行放血治疗,一共放了2 500 mL的血,相当于正常人体一半的血液。其实,这是一个谣言。华盛顿当时患了其他的感染性疾病才进行放血治疗。1896年,意大利医生希皮奥内制成了现在血压计的雏形。
据统计,全球约有 10 亿人患有高血压。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人群中存在差异。在一些发达国家,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如美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在 30% 左右,而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在25%左右。由于许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造成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非常不理想。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控制不理想,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如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使心脏负担加重,易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增加脑卒中风险,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引起肾脏功能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引发眼底病变,甚至失明。如果血压能够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会极大减少心脏、脑血管和肾脏的并发症。
高血压的诊断
我国高血压的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等提出了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130/80 mmHg。
在进行高血压诊断时,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问诊、查体,以及相关化验检查等,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同时了解血脂、肝肾功能、心脏供血情况、尿里有无蛋白、血管内有无斑块、眼底是否出现病变等,从而对高血压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级、危险因素分层。
常用测量血压的仪器主要有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两种。许多人认为水银血压计更准,其实,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都能达到较高的准确性。
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和遗传因素、某些疾病、超重有关。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高油、吸烟、缺乏运动等,也容易引起高血压。
目前根据病因可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占90%~95%,其病因不明确。继发性高血压占5%~10%,由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
一般情况下,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内。患者年龄≥65岁时,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内,若患者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以内。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压的目标值有所不同,许多时候医生会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值。此外,还要注意心率变化。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应控制在静息心率60~80次/min。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心率控制可能更严格,通常建议静息心率控制在 55~60 次/ min。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部分,它们相辅相成,不能因为服药而不重视生活方式的管理,或者只重视生活方式的管理,不按时服药。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为止不能根治,需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坚持配合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血压控制会更加理性。
非药物治疗
合理饮食,限盐,控制脂肪摄入;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 kg/m²;戒烟限酒;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避免熬夜。
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上述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经常提醒自己。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压的关键。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七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这七类药物各具特点,患者需根据血压情况与伴随疾病,选用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上药物会有一些副作用,如面部潮红、头痛、心动过速、干咳、血糖、血脂、血尿酸升高、心动过缓等。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不能耐受副作用,可以换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如果患者有尿酸、血脂、血糖异常的情况,尽量避免应用对以上指标有影响的药物。
此外,还可以按降压药物英文首字母将其分为A、B、C、D四类。A包括ARB、ACEI;B为β受体阻滞剂,C为钙通道抑制剂,D为利尿剂。有时根据病情需要,需要两种或者以上药物,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比如A+C(可以是ACEI+CCB,也可以是ARB+CCB的组合)或者C+B(CCB+β受体阻滞剂)等组合。联合用药可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加强降压效果,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降压作用。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管理除了强调血压要达标之外,还强调血压目标范围时间(TTR)。它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建议TTR>75%,所以,临床治疗时往往会选用长效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能够维持24 h或者更长,这样能使血压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围内波动,达到消峰去谷的目的。
现在的降压药一般都是每日一次在固定时间服用。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并定期复查。一般情况下,患者3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如果复查时发现尿里有微量蛋白,可能有肾脏方面的问题;血脂异常的患者要注意有无动脉硬化,控制好血脂,防止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生。已经存在冠心病或者脑梗死的患者,需给予改善心脑供血、降脂、抗凝等治疗,防止更严重问题的出现。
如果出现血压突然升高,特别是血压超过180/120 mmHg,或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运动障碍、胸闷、胸痛、憋气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往往提示高血压危象,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结束语
治疗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遵医嘱规律服药,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者缺一不可。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广大高血压患者重视该病,通过积极降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