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病因及危害

作者: 闫梅 李霞波

在眼底疾病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以其高发病率及对视力的严重威胁而备受关注。其主要因视网膜中央静脉发生血栓形成、炎症或其他原因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起视网膜广泛出血、水肿和渗出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损害患者的视力及视功能。本文将全面解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病因及其危害,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做到早期预防与干预。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病因

全身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会使视网膜动脉血管壁承受过高的压力,逐渐发生动脉硬化。硬化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且管腔变窄,会对与之相邻的视网膜中央静脉产生机械性压迫,阻碍静脉血液的正常回流,导致静脉内血液瘀滞,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最终引发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2)动脉硬化:随着动脉硬化的发展,视网膜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管腔狭窄,不仅会影响动脉自身的血液灌注,还会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造成压迫,破坏视网膜血液循环的正常动力学平衡。当静脉回流受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引发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血液成分与流变学异常

(1)高血脂:血液中血脂水平过高,会使血液黏稠度显著增加,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变,同时也会使血液的流动性变差。在视网膜中央静脉中,这种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会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子更容易聚集,从而形成血栓,阻塞静脉。

(2)高血糖: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高浓度的葡萄糖会与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糖化反应,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同时,高血糖还会引起红细胞膜的糖化,使红细胞变硬,变形能力减弱,不易通过微小血管,进一步增加血液黏稠度,使得视网膜中央静脉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引发阻塞。

血液黏度异常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血液黏度异常,增加血栓形成的倾向。例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血液黏稠度大幅上升,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也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视网膜中央静脉内极易形成血栓,导致阻塞。此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会引起体内的凝血异常,激活凝血系统,同样会增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发病率。

眼部局部因素

炎症性疾病

(1)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血管炎是一种眼部的炎症性疾病,炎症细胞会直接侵犯视网膜中央静脉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血管内皮受损后,一方面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容易渗出并沉积在血管壁上;另一方面,会启动凝血机制,促使血栓形成,从而引发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2)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累及葡萄膜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当炎症蔓延至视网膜血管时,会对视网膜中央静脉产生不良影响。炎症可引起血管壁的水肿、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使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静脉内瘀滞,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内环境处于一种炎症状态,这种环境也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和静脉阻塞的发生。

眼部血液循环障碍

(1)静脉回流受阻:眼眶内的肿瘤、炎性肿块、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的眼外肌肥大等占位性病变,均可压迫视网膜中央静脉,使其回流受阻。急性慢性青光眼可造成眼内压升高,局部静脉回流阻力升高,静脉内的血液会逐渐瘀滞,形成血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2)动脉灌注不足: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灌注情况与静脉阻塞密切相关。当动脉灌注压过低时,如在休克、严重低血压或颈动脉狭窄等情况下,视网膜会出现缺血缺氧状态。为了维持视网膜的基本代谢,视网膜血管会发生代偿性扩张,静脉回流相应增加。但如果动脉灌注不足的情况持续较长时间,静脉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血管壁容易受损,血液容易在静脉内瘀滞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其他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血管壁的弹性降低,管腔变窄,血液黏稠度也可能会有所增加,所以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黑暗环境中看书或使用手机等设备,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正常血液循环,进而引发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

遗传因素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血管壁结构异常

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增生等血管壁结构异常,也可能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危害

视力急剧下降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视网膜内的血液瘀滞,血管壁承受的压力骤增,进而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以及缺血等病变。大量的出血会遮挡光线正常进入视网膜,如同在眼睛的“镜头”前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血雾”,使得患者的视力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

黄斑水肿

当静脉阻塞导致视网膜血液循环不畅时,黄斑区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并积聚在黄斑组织内,形成黄斑水肿,会使患者出现视物变形、扭曲的症状,比如阅读时,文字可能会出现重叠或模糊不清的情况。同时,中心视力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害,患者难以看清物体细节。黄斑水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黄斑区的神经细胞受损,即使后续水肿消退,视力也难以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给患者留下永久性的视力缺陷。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发的视网膜缺血是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当视网膜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会释放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物质,刺激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然而,这些新生血管的管壁结构并不完善,脆弱且通透性极高,容易破裂出血。血液一旦进入玻璃体腔,就会导致玻璃体积血,患者会突然感觉眼前有大量黑影飘动,严重影响视觉的清晰度和舒适度。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后,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蔓延至虹膜和房角等部位,引发新生血管型青光眼,患者会出现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症状。同时,由于眼压升高对视神经造成压迫,视力会在原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基础上进一步急剧下降。常规的青光眼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次手术或联合多种药物治疗。但即使经过积极治疗,视力恢复的可能性也非常有限。

心理影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带来的视力损害和各种并发症,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沉重的打击。患者可能会因为突然失去清晰的视力而陷入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中,担心视力无法恢复,害怕失明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