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易筋疗法治疗颈椎病
作者: 李华 陈虹樑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引发的疾病,不仅带来颈部的疼痛与不适,还可能引发头晕、上肢麻木、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中医传统疗法中的指尖易筋疗法,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途径,正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
颈椎病病因
(1)长期不良姿势:无论是浏览手机信息、玩游戏,还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办公,长期低头会让颈部肌肉处于持续紧张收缩的状态。这种长期的不良姿势会使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逐渐变直甚至反弓,颈椎椎间盘受到不均匀的压力,加速其退变过程。
(2)颈部肌肉劳损与颈椎关节退变:长期的不良姿势以及过度劳累,会导致颈部肌肉劳损。肌肉反复收缩产生的微小损伤不断累积,会引发无菌性炎症,释放炎性因子如前列腺素、白介素等,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随着年龄增长,颈椎关节本身也会发生退变,关节软骨磨损,导致骨质增生形成。这些增生的骨质可能会刺激周围的组织,进一步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3)外伤及其他因素:颈部曾经遭受过急性外伤,如车祸、跌倒、撞击等,可能导致颈椎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即使外伤当时得到了治疗,但后期仍可能因颈椎结构的改变而引发颈椎病。
颈椎病常见症状
(1)颈部疼痛与僵硬:这是颈椎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颈部后侧、两侧或肩部上方出现酸痛、胀痛或刺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颈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并且会伴有明显的僵硬感,活动受限,仿佛颈部被卡住了一样。
(2)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当颈椎病压迫到神经根时,会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的症状。疼痛通常沿着肩部、手臂外侧或内侧、前臂一直放射到手指。麻木的感觉也会出现在相应的区域,患者可能会感觉手指像被蚂蚁叮咬或有触电样的感觉。
(3)头晕、视力模糊等椎动脉受压症状:椎动脉在颈椎横突孔中穿行,当颈椎发生病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可能会压迫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头晕、眩晕的症状,尤其是在颈部突然转动时,头晕症状会明显加重。严重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力模糊等症状。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殊症状:交感神经受到颈椎病变刺激时,会出现一系列特殊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也可能会有面部潮红、出汗异常、鼻塞、咽部异物感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表现。此外,还可能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指尖易筋疗法
核心原理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如同一张庞大的网络,遍布全身,气血在经络中运行不息,滋养着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而颈椎部位也有众多经络通过,如督脉、膀胱经等。当颈椎病发生时,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指尖易筋疗法通过手指尖对颈部穴位和经筋进行刺激,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不需要借助复杂的医疗器械,仅依靠施术者的双手即可进行操作,手法相对简单。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普通人也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
精准施力,针对性强
手指尖的触觉非常敏锐,能够精准感知颈部穴位的位置以及肌肉、经筋的紧张程度和病变部位。施术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施力大小、方向和手法,对病变部位进行重点治疗。
安全无副作用
指尖易筋疗法属于自然疗法,不涉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手术创伤风险。只要施术者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操作方法
基本用指
(1)拇指:掌微握成空心拳状,拇指关节上(指端处)直立,与关节下端成45°左右。操作时,掌外侧或掌根略靠患体,或掌如八爪鱼,余四指轻按患体,仅拇指用力。进则推,退则拨,拇指力大,需施力得当。推以指甲背,不同指端推,拨以指甲缓拨。拇指,上端直立,下端略倾斜,与腕根配合,拨动时,可以食指微顶拇指指端面,以助平衡用力。拇指一般多在腹部以外部位操作。
(2)食指:操作时,一般食指上半部与下半部弯成90°左右。操作时,先斜入定位,再将上半部直立。操作时,一般整个手掌手指分开以扇形微屈并放松,掌根靠患体;或拇指在旁略合作,助食指操作,余三指略上抬;或与中指合并,但中指仅起定点稳定作用。拨时点入部位、穴位,感觉下有阻力即停,如果是结块状,也得从旁或中间进入,细心将捻丝一一拨开,不可拨整个结。食指的操作多用于胸腹或人体组织软处,如胸肋、前颈。
(3)双指:双指为拇指与食指以指端并拢,操作时成心状,腕略抬以肘带腕,力往指端下施。可操作于肌肉厚实或肩胛上方部位,用于以小幅缓转式带拨。此方法力大于单指,所以力要掌握恰当。肩和肘为定力和稳定发力,腕处为发力点,双指为着力点。或者以食指和中指并拢,略弯齐下。食指为着力点,中指为辅着力,便于食指指尖的稳定和操作幅度。在手法上,两指互相借力可减少对患者操作时不小心造成的疼痛。
准备工作
患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端坐位时,要求患者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双脚平稳着地,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头部保持中正。仰卧位时,患者平躺在床上,头部垫一个薄枕,使颈椎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适合施术者对颈部后侧进行按摩和治疗。同时,施术者在操作前必须彻底清洁双手,去除手上的污垢和细菌,并要将指甲修剪整齐,避免指甲过长在操作时划伤患者皮肤。
松肩胛骨
先从肩胛骨入手,对肩胛上内侧下方靠肩胛冈骨且临近肩膀的角进行操作,接着处理外侧缘的下方及其下面的肌肉。由于此处部分肌肉与胸侧肋骨相连,操作不当会波及前面的乳房,需格外谨慎,切不可用猛力。肩胛与脊骨之间的通道较为狭窄,其肌肉和结缔组织大多相互重叠,各部位受力情况不一样,因而容易产生粘连现象。若过早在此处使用强力推按,会致使血管、神经以及组织受到新的损伤,进而引发炎症。膀胱经贯穿人体从脚至顶,其穴位相互关联且在为人体增补阳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不能被轻视。操作手法上,一只手轻轻按住肩胛骨上方或者下方的肌肉,以便在操作期间随时感知手下组织的变化。另一只手主要以拇指指背缓慢地进行拨与推的动作,用力方向朝着脊椎;或者将拇指与食指并拢,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
完成上述操作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对肩胛角与肩的连接处进行处理,并且依次对肩井、巨骨、肩中俞等相关穴位进行操作,最后拨大椎穴。
大椎穴手法
先用拔罐的方式使周围相关部位的浅表组织得以松弛,随后着手操作肩胛骨以及脊柱的其他穴位。注意,不可先对大椎穴以上的颈部区域进行操作。不能通过大力按压疼痛穴位,应先轻轻地揉按使其放松,接着用双拇指指背从浅处逐步深入,贴着骨头缓慢地拨动(如在肩中俞穴位处)。也可以从患者头部的位置,从上往下进行拨动操作。还可与肩胛骨上部的各个穴位、肩部的各个穴位交替来回操作,防止过度刺激,以能感觉到肩部肌肉变松弛为适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