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在小儿肺炎喘嗽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孙桂梅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喘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6例肺炎喘嗽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症状积分、护理疗效、恢复情况及肺功能。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促进肺炎喘嗽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及患儿肺部功能,促进患儿较快康复。
关键词:小儿;穴位贴敷;中医特色护理;肺炎;喘嗽
小儿肺炎喘嗽表现为发热、咳嗽伴随呼哧声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或与其他疾病同时出现,尤其是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个体更易受其影响[1]。中药穴位敷贴是将多种中药材制成的敷贴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发挥治疗效果[2]。然而,患儿年龄较小,临床配合度不高,且皮肤敏感性、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等均可能对中药穴位敷贴疗效产生影响[3]。因此,临床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康复。本研究旨在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喘嗽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6例肺炎喘嗽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
8个月~14岁,平均年龄(6.48±4.13)岁。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6.57±4.0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4]相关诊断标准;伴有喘息、咳嗽、咳痰症状;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精神状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贴敷皮肤部位存在溃疡、创伤;对研究用药或敷贴过敏;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治疗。将知母、地骨皮、苦杏仁、黄芩、射干、鱼腥草、地龙、瓜蒌皮、细辛等药研磨成粉,按10 mg:10 mL比例混合药粉与姜汁,调成3 cm大小的药饼。用
6 cm×6 cm敷贴贴在相应的穴位上,根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贴敷5~8 d。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
(1)情志护理:通过讲述故事、进行游戏等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使其在愉悦且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2)中药足浴:对伴有发热的患儿进行中药足浴,取防风3 g、黄芪6 g、白术6 g,加水煎煮。将煎好的汤剂加入足浴盆,配备39~40 ℃温水
2 000 mL,浸泡双足,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3 d。密切观察患儿反应,以感到微微出汗为宜,注意保暖,避风寒。
(3)穴位贴敷护理:取肺俞、大椎、膻中穴,清洁和消毒穴位皮肤,配合适宜的热敷。贴敷时间<2 h,保持贴敷区域皮肤干燥与清洁。若局部皮肤感到灼热或疼痛,出现疱疹、红肿等过敏反应,应立即移除敷贴,局部涂抹儿童紫草精油缓解症状。用橄榄油涂擦肺俞、膻中穴,减轻药物对局部皮肤的刺激。
(4)膳食指导:以扶正祛邪为要,选择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黑豆、梨、枇杷等。饮食宜清淡,多用蒸煮之法烹饪食物。适量饮水,以温润之水为佳。饭后适度运动,不可剧烈运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根据患儿体质调整饮食,若热象明显,减少热性食物;寒象重者,可稍增温性食品。观察患儿体质、病情及进食后反应,适时调整饮食计划。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症状积分:无咳喘计0分;轻度咳喘计2分,表现为咳嗽轻浅,偶有咳嗽,不影响休息与活动;中度咳喘计4分,表现为间断性咳嗽,影响睡眠,动则喘息明显;重度咳喘计6分,表现为咳嗽频发,静坐感觉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与活动。无发热计0分;轻度发热计2分,体温37.0~37.5℃;重度发热计4分,体温37.6~38.5℃;重度发热计6分,体温>38.5℃。(2)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好,症状体征消失,症候积分为0分;较好,症状体征明显,症候积分下降4分,但未达到0分;一般,病情表现改善,症状积分降低2分,但未降至0分;差,病情表现、症状积分未改变或上升。总有效=好+较好。(3)比较两组恢复时间:退热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4)比较两组肺功能:于护理前及护理7 d后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效果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肺功能比较
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小儿肺炎喘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喘证,起因于肺部引发咳嗽。肺气不足会逐渐影响脾肾功能,导致脾虚产生痰,肾虚则引发喘息[5]。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的病机主要在于虚实相兼,病理表现为气虚血液凝滞[6]。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注重调理肺、脾、肾,滋补脾肺、抑制咳嗽、缓解喘息、化解痰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促进肺炎喘嗽患儿康复。本研究贴敷药方含有多种中药草,其中知母具有缓解热病烦渴和肺热燥咳之功效,地骨皮能够有效退虚热,苦杏仁具有宣肺之功效,黄芩具有解表清热之功效。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经穴位贴敷透过皮肤进入机体脉络体系,从而调理脏腑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滋养肺、脾、肾[7~8]。中医特色护理方案能够为患儿提供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护理服务。该方案将护理人员的角色从被动转为主动,其中的情绪关怀有助于提升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并激励其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皮肤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皮肤损伤,确保穴位贴敷安全性;中药足浴能够促进经络畅通,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基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给予患儿及家属膳食指导,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小儿肺炎喘嗽可使肺气失宣,正气易损,饮食当以扶正祛邪为主,例如鸡蛋性平和,可补气血、益脏腑;牛奶味甘微寒,能补虚损、润五脏;黑豆可补肾气、强筋骨;梨可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枇杷可润肺下气、止咳止渴。以上食物可助患儿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同时,应保持饮食清淡,远离辛辣燥热、油腻厚味之物。辛辣易生热助火,加重肺燥;油腻则碍脾生湿,影响消化。适量饮水可滋阴润燥,助肺气宣降。饭后适度运动有助于脾胃运化,使气血生化有源,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津。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促进肺炎喘嗽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及患儿肺部功能,促进患儿较快康复。
参考文献
[1]薛凯.肺炎喘嗽患儿中医特色护理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0):144-146.
[2]赵胜男.痰喘散穴位敷贴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20(22):152-153,156.
[3]廖飞娜.小儿肺炎喘嗽痰喘散穴位敷贴与中医特色护理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0):150-152.
[4]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协作创新共同体,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4,39(3):161-167,222.
[5]刘晓红,王素玲,李悦.中医特色护理在痰喘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过程中的作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36(2):97-99.
[6]张文娟,黄丽文,李景霞.中医特色护理在中药穴位敷贴
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过程中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
(18):181-183.
[7]孙婧.中医特色护理在痰喘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8):165-166.
[8]陈健仪.讨论中医特色护理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过程中的影响[J].妇幼护理,2024,4(21):5115-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