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刘震

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0

摘要:目的 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1~10月医院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疼痛介质表达水平、临床疗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VAS疼痛评分、VRS评分均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持续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物质、神经Y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抑制疼痛介质释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桃红四物汤;穴位贴敷;疼痛程度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指患者疱疹皮肤消肿后,仍在感觉神经中潜伏的病毒受刺激再次被激活,并且会侵蚀神经节和相关感觉神经[1]。患者可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灼烧痛、阵发性疼痛、持续性跳痛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止痛、抗病毒、营养神经为主,虽能缓解病痛,但整体效果不够理想[2]。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内外治方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在于肝胆热盛,日久则有气滞血瘀、气血不通的表现,应予以清热泻火、活血化瘀[3]。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养血为辅助,配合穴位贴敷能够将中医经络学理论用于治疗中,通过刺激经脉传于脏腑,发挥治疗作用[4]。本研究旨在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10月医院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2.34±10.56)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0.23±4.56)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61.89±11.23)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0.78±4.3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病程>6个月;各项检查资料全,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参与;有正常的认知理解能力,能做出自我判断,与医护人员沟通病情;入组前无抗病毒治疗史。排除标准:伴有传染病或癌症;伴有精神类疾病,认知行为无法一致;伴有免疫性缺陷性疾病;对研究用药过敏;中途由于自身原因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甲钴胺片口服,每次0.3 g,

每天3次,连续用药1个月;维生素B1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10 mg,每天1次。

观察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桃红四物汤基本方:当归、桃仁、川芎、红花、白芍、黄芪各15 g,没药、香附、延胡索、地龙各10 g;随症加减,有头面部疼痛者,加白芷、升麻各10 g;疼痛发作于上肢、胸腹部者,加桑枝、柴胡各15 g;下肢疼痛者,加独活、川牛膝各15 g。穴位贴敷:选用圆形药饼(其主要成分包括吴茱萸、桂枝、五倍子、白附子、白芥子、冰片各15 g),贴于阿是穴;存在多处疼痛、无特定部位的患者,沿神经区域走向贴敷,每天1次,每次6~8 h,持续治疗5 d,暂停2 d,贴敷治疗4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若有皮肤红肿、水疱,则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主诉疼痛程度(VRS)分级进行评估探讨程度。VAS总分为0~10分,分值高则疼痛感强。VRS评分中,轻度疼痛可忍耐,计1~2分;中度疼痛对睡眠和生活有一定影响,计3~6分;重度疼痛患者疼痛感剧烈,且无法忍受,需要使用镇痛药物,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计7~10分。此外,记录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间隔时间。(2)比较两组疼痛介质表达水平: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 mL,离心获取血清,离心半径为12 cm,转速为3 500 r/min,将分离后的血清存储于-80℃冰箱中,检测P物质、β-内啡肽及神经Y表达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皮肤症状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症状有明显好转,疼痛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症状有改善,但仍有皮肤处烧灼感;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4)比

较两组恢复情况:观察结痂时间、疱疹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VAS疼痛评分、VRS评分均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持续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介质表达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物质、神经Y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结痂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为皮疹愈合后仍持续剧烈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还可出现眼部并发症、听力和平衡功能障碍[5]。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病毒、止痛、局部护理和物理治疗[6]。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不通则痛,为本虚标实之症,外感湿热毒邪会潜伏在体内,最终使疾病发作[7]。此外,郁热阻络留滞在脏腑中容易导致脾失健运,若有肝郁化火昆玉肝胆、湿热毒邪阻碍经络,则经脉血气瘀滞,应以祛瘀解毒、行气活血为治疗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疼痛评分、VRS评分均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持续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物质、神经Y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桃红四物汤以桃仁、红花为君药,二者可活血祛瘀、祛瘀止痛;白芍为臣药,可祛风除湿;熟地黄可滋阴养血,当归可活血补血。佐以川芎祛风燥湿,黄芪益气止痛,香附疏肝解郁,没药消肿止痛,延胡索活血散瘀;配合甘草调和药性。随证加减,脾虚体弱者加白术、党参,补气健脾、养血生津;面部疼痛者,加升麻、白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上肢疼痛者,加桑枝,改善风湿;下肢疼痛者,加牛膝,通经活络,加独活,止痛解表[8]。

P物质可以发挥神经冲动传导作用,在生物、化学刺激下可导致疼痛。神经Y分布在人体中,参与多种疼痛的发生过程。β-内啡肽可阻断疼痛信号冲动传导,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作用机制[9]。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既可以行气活血,发挥止痛功效,也可以由药物刺激穴位,经过皮肤表层进入真皮层,促进毛细血管吸收,产生持续的治疗效果,内外联合治疗可增强效果,稳定血药浓度。

综上所述,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抑制疼痛介质释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丽媛.调神针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大医生,2024,9(20):16-18.

[2]朱英,曾涛,王昌文,等.身痛逐瘀汤合四逆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

2024,22(8):140-142.

[3]薛雁文,杨萍,尹晓慧,等.火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24,16(10):102-107.

[4]解增强.柴胡疏肝散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4,56(13):23-27.

[5]马丽,夏建华,周晓鸣,等.放血疗法联合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4,30(1):168-173.

[6]丁宗晃,魏青宇,袁春蓉.普瑞巴林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巴楚医学,

2023,6(4):75-78.

[7]吕双燕,胡万华.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联合刺络拔罐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20,27(17):16-17

[8]柳研,杨春艳,姚丽萍,等.百笑灸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22,

38(5):41-43.

[9]王秋伟,李奇蔚,张珊珊.桃红四物汤加减、刺络放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36):82-8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