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米那普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 项秀芹

盐酸米那普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米那普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盐酸米那普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那普仑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盐酸米那普仑;利培酮;阴性症状;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影响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部分患者表现出显著的阴性症状,如情感平淡、社交退缩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2]。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式用于精神分裂症,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有限。盐酸米那普仑为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重摄取抑制剂,主要用于改善抑郁症状[3]。利培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已被证明对正性症状有良好的控制作用[4]。本研究旨在观察盐酸米那普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7.50±5.83)岁;

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0±0.52)年。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00±0.6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75±0.58)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确诊[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能够按时参加随访和评估。排除标准:研究前3个月内有药物滥用或依赖史;对研究用药过敏;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次1 mg,每天1次,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至2~6 mg,每天2次,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米那普仑片: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天1次,根据患者情况每次增加至50 mg,每天1次,持续治疗

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依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改善情况评估。治愈,PANSS评分降低>75%;显效,PANSS评分降低50%~74%;好转,PANSS评分降低25%~49%;无效,PANSS评分降低<25%[6]。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2)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ANSS评估,包括阴性症状(7个条目)、阳性症状(7个

条目)和一般精神症状(16个条目),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症状改善越显著[7]。(3)比较两组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总分为0~30分,≥26分视为认知正常,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好[8]。(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恶心呕吐、便秘、体重增加、头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MoC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障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生物、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9]。患者常表现出多种症状,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社交能力和职业功能,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临床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单一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有限,部分患者接受传统抗精神病治疗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难以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盐酸米那普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整体疗效。盐酸米那普仑通过增加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浓度改善患者情感状态和认知功能,对多巴胺的作用可减轻患者阴性症状,提高患者情感反应和社交能力[12]。利培酮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5-HT2A受体发挥作用,较少引起运动障碍。利培酮在控制阳性症状方面非常有效,联合用药可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增强疗效。此外,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盐酸米那普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表现,包括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缺陷。盐酸米那普仑的多巴胺重摄取抑制作用可以提高前额叶的多巴胺活性,这对改善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非常重要,还可促进患者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改善整体认知功能。利培酮通过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支持认知功能恢复。二者联合使用可协调增效。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特别关注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变化,持续监测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反应和耐受性灵活调整盐酸米那普仑和利培酮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同时,应对药物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敏感,确保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化,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或家庭治疗等心理干预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社会功能和情感稳定性,还可鼓励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运动、均衡饮食、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改善精神状态,增强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盐酸米那普仑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马倩茹,牛飞,李元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5):973-977.

[2]吴鑫琛.丁螺环酮,阿立哌唑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J].特别健康,

2023(4):88-90.

[3]马志光.米那普仑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分析[J].养生大世界,2021(16):134-135.

[4]杨洋,周俊,王康恒.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hs-CRP、Hcy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43(11):2649-2652.

[5]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1,34(3):184-188.

[6]关燕玲,刘岱岳,吴华顺.米那普仑联合奥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4):138-141.

[7]何燕玲,张明园.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的中国常模和因子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65-69.

[8]张立秀,刘雪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31):2906-2907.

[9]徐永泽,白瑞峰,朱梦鸽.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5(5):125-128.

[10]潘姝良.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的影响比较[J].临床医学,

2024,44(9):93-95.

[11]吴华顺,关燕玲,刘岱岳.米那普仑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1):8-10,14.

[12]刘岱岳,李文俊,布龙华,等.米那普仑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21,29(5):86-8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