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配合西医降压降糖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 任正军 刘峥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配合西医降压降糖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骰子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配合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压降糖治疗,配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血糖[空腹血糖(FBG)、服糖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不良反应、并发症、临床效果及杓型高血压转变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FBG、2 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杓型高血压转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配合西医降压降糖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有效维持血糖、血压以及体重稳定,控制病情进展,降低不良反应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辨证治疗;血压;血糖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临床常见慢性病,持续高血糖状态可增强血管对升压紧张素的敏感性,进而诱发高血压,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需长期治疗控制病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之法。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症”范畴,其病机为气虚血瘀,致使肾精运行不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易于并发高血压症。因此,治疗时既要注重清热润燥,也要兼顾泻实养阴,力求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辨证配合西医降压降糖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3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骰子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配合组(70例)。对照组男34例,女35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2.13±6.44)岁;配合组男33例,女37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44±5.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空腹血糖(FBG)≥7.0 mmol/L,服糖2 h血糖(2 hPBG)≥11.1 mmol/L,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布的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病程>1年,确诊并接受研究治疗;知晓本研究请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酸中毒、甲状腺病变;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伴有恶性肿瘤;伴有精神系统疾病、自主交流障碍或干预依从度低;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西医降压降糖治疗
盐酸二甲双胍片,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维持药量,随餐口服,3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圣通洛),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维持药量,1次/d。其间注意饮食及运动,连续治疗1个月。
1.2.2 配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基本方:生牡蛎50 g,黄芪40 g,玄参35 g,生地黄、山药各30 g,茯苓、当归各20 g,黄芩、川芎、黄连、赤芍、黄柏、苍术各15 g。随症加减:肝阳上亢者,加牛膝30 g,栀子、钩藤、菊花各15 g,天麻、白芍、夏枯草、石决明各12 g;痰湿中阻者,加半夏15 g,陈皮、苍术、白术、石菖蒲、白豆蔻、泽泻、葛根各12 g,甘草10 g,砂仁、大枣各6 g;气虚血瘀者,加地龙15 g,桑叶、菊花、太子参、白术各12 g,乌药10 g;肾精不足者,加牛膝20 g,仙茅、巴戟天各15 g,杜仲、仙灵牌、熟地、知母各12 g。院内煎制好,药液封袋,每日热水烫温,口服,150 mL/次,2次/d,1剂/d,15 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血压及体重:检测空腹血糖(FBG,参考值范围<6.1 mmol/L)、服糖
2 h血糖(2 h PBG,参考值<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范围<6.5);用血压仪测量收缩压(SBP,参考值范围90~139 mmHg)、舒张压(DBP,参考值范围60~89 mmHg);记录体重变化情况。(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药物耐受良好,体重降低匀速,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显著改善,趋于正常值范围,体重降低较平缓,或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并发症;治疗后所有指标达到可用给药的最大剂量仍未见显著改善,体重未发生改变,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4)比较两组杓型高血压转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血压及体重比较
配合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配合组治疗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8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杓型高血压转变率比较
配合组杓型高血压转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引发多系统并发症,临床需予以积极治疗,保持血糖、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4]。中医认为,糖尿病病因在脏腑阴虚、中气不足,形成“消渴”,生活习惯欠佳、饮食失调等可使风燥湿热,影响肾精,继而引发血压升高症状[5]。
中医坚持辨证施治原则,本研究所用方剂中,黄芪可益补脾肾,赤芍可清热祛瘀、凉血生新,黄柏可泻火解毒、清热除燥,全方共同入药,具有益气生津、泻火补肾之功效。随症加减,对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症进行针对性调理施治,使治疗更具针对性,且药效温和,相互补充,对长期疾病控制效果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
(P<0.05);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随时间变换会出现“一谷两峰”的波动情况时,西医单一给药时,机体状态改变会使血液急速变化,出现夜晚血压控制较白天过高情况,形成非杓型高血压,增加夜晚急性心脑血管病变风险,死亡风险也随之提升。本研究中,配合组杓型高血压转变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配合西医降压降糖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有效维持血糖、血压及体重稳定,控制病情进展,降低不良反应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
参考文献
[1]李晓蕾,齐晓玲,徐礼五,等.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10):900-904.
[2]庞国明,曹秋平,李鹏辉,等.纯中药“辨病-辨证-辨体诊疗模式”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546例临床特征分析:一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J].中医杂志,2022,63(18):
1766-1772.
[3]杨娟,郭丽娜,王单单,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三草降压汤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子机制[J].安徽医药,2020,24(3):433-437,638.
[4]李东,李金帆.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清IL-6,hs-CRP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2):137-140.
[5]杨芳,孙秀业.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讨“从脾论治”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12):250-252.